“秦晋之好”的原义是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遂以“秦晋之好”代指两姓联姻的关系。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是邻居,秦穆公总担心晋国偷袭秦国,于是秦穆公开始和晋国搞外交,娶了晋献公的女儿,这是秦晋两家第一次通婚。
没过多久,晋献公去世了,秦穆公帮公子夷吾当上了晋国国君,也就是晋惠公。但晋惠公人品不行,说好给秦国的城池没有兑现,还像秦国挑衅,结果被秦国打得心服口服,直接像秦国老大哥道歉,秦穆公为了长远利益不计前嫌,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晋惠公的儿子,也就是晋怀公,这是第二次秦晋联姻。
晋怀公和他爹一样,总跟秦国过不去,这次秦穆公是真的生气了,没有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怀公的儿子,而是一口气把一个女儿和四个宗女都许配给了晋怀公的大伯重耳,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这是第三次秦晋联姻。
秦晋之好在历史上指的是政治婚姻,但是无意中也把婆家、娘家貌合神离的状态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可能就是现在人把结婚说成“秦晋之好”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