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古希腊哲学家三巨头(穷尽一生追求真理的师徒三人!一脉相承的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希腊古典时代是人类古代社会最富于思考的一个时代。当时的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们不仅后人称为奠定哲学基础的希腊三大哲学家,而且三人都是师徒关系。他们在古希腊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哲学家苏格拉底更是在雅典城享誉达40年之久,是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人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讲讲这师徒三人一脉相承哲学思想。


一、苏格拉底


公元前470年,苏格拉底出生于一个普通的雅典公民家庭,他相貌丑陋,曾从父学习石匠手艺。到青年时期,他开始喜欢研究科学、哲学、宗教等一切活动。他研究理智学派的探究方法,又喜欢了解世界如何诞生及用何种方法才能使地球继续生存。同时,他又寻求外部世界的思想,以及毕达哥拉斯学派对真理的探究。毕达哥拉斯学说的第一个原理是"数"。"数"调和了音乐的旋律,支配了日月星辰的运行;决定建筑或其他物体平衡的因素,也不外乎"数"。

苏格拉底经过多次的探寻,终于发表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各种抽象观念的产生是由于事物本身不同的形状,这种因形状而产生认知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可以说是恒久的理论。苏氏的这个理论很可能是渊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不同的是,苏格拉底的学说更具有逻辑性和伦理性。

于是,苏格拉底的大名很快为雅典城的知识分子传诵。苏格拉底确信人类本身是无知的。他认为使人相信并进而尊奉这个真理,是他的使命。因此,在他一生中,凡有与人交谈的机会,他一定固执而不厌其烦地说服他人,尤其是对年轻人,更是苦口婆心地讲解;并且明白地指出,当时流行于众人之间的宗教信条与道德观念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冲突与矛盾。苏格拉底也是雅典城贵族子弟组织中的核心人物,青年们都怀着爱慕的心情追随他。


雅典城那些尽力维护传统且以正统派自居的人士,不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他们将苏格拉底视为眼中钉。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告发,罪名是对国家神衹的不敬及使青年堕落。他被带至由501人组成的民众审判团前。虽然他竭力为自己辩白,说明自己一生的主张和理想,但仍以60票之差被宣判有罪,处以死刑。

当时,苏格拉底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走,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坚强地面对现实。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他一如往昔,兴高采烈地和人们谈论着灵魂不死的话题。他最后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死亡就是消灭,进而归于无有,或者说是灵魂从这里转移到另一个世界。所以必须要有勇气,善良的人绝对可以放心,因为他生前和死后没有多大差异。分别的时刻即将到来。我将死亡诸位却仍活着,我们各走各的路。至于哪一条路比较好,大概只有神才知道"。然后从容地喝下死刑用的毒液,静静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二、从门徒到继承者


柏拉图20岁时拜苏格拉底为师。在老师的教诲下,他有了和老师一样的期望:唤起民众共同来关心目前社会的缺陷,然后进一步探索治疗这个缺陷的方法。由于这样的期望,他以本身体会到的经验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柏拉图完全相信苏格拉底的学说是正确的。他看到苏格拉底受的判决,和在牢房里默默地死亡,心灵受到极大的冲击。他似乎领悟到:这是人类的愚昧和卑鄙抹杀了时代最崇高的思想。他决心要继承先师未完成的使命。

柏拉图离开雅典到麦加拉避难,并专心写作那本著名的《对话录》。他接受一位朋友的邀请,访问了丘列内,然后从那里坐船到埃及,途中遍访了西西里岛及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城市。直到公元前386年以后,他才回到雅典。回来后,他办起了一所柏拉图学园,免费传授学问。他的讲学活动延续近20年,直到他81岁死亡之前。


柏拉图将大部分经历都用于解释人的精神世界,对当时颇具权威的哲学家们所提出来.的逻辑学理论加以反驳,建立了认识逻辑学,他假定三大前提:第一、这个世界是由种种不同的事物组成的。第二、在认识领域中,可以将一些不同的东西加以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异同便于认识。第三、凡占有空间的种种事物,都是具体的存在,而且都可用一个独立的概念来。

根据这三个前提,柏拉图获得了更符合真理的结论。凡"个别性事物"及"个别性概念",所表现出来的形态,都具有"普遍性"的形式和性质,这种性质存在于不同物质之间。柏拉图将特殊和普遍之间存在的种种关系,作了极细密的分析整理,这就是所谓的认识论。他的结论可简述如下:只要是完全具体存在的物体,我们就可以对它发生认识作用。至于那些非实际存在的东西,我们就没有认识它的可能。

直到今天,柏拉图对后世哲学所造成的影响,实在是无法估量的。几乎每个时代的诗人和思想家,都从他的教诲里获得了灵感的泉源。他的弟子们都想维护老师在思想界的声誉,专心地宣扬他的学说,结果使柏拉图的思想更为普及。在这些弟子里,能将柏拉图的哲学做最系统的解释而为大家瞩目者,就是日后被公认为柏拉图真正继承者的亚里士多德。


三、发扬光大的理论家


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他在17岁的时候来到雅典,拜柏拉图为师,和柏拉图共同生活了17年之久,随后他到小亚细亚等地游历,直到公元前343年,他奉马其顿国王腓力一世之命归国,担任当时年仅14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在往后的7年间,他全心全意地教导这位日后创造伟大事业的年轻人。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为征服世界而登陆亚洲"时,亚里士多德回到了雅典,创立了逍遥学派。因为他经常--面散步,一面教导,所以有了这种称呼。在雅典生活的12年间,他一直接受亚历山大国王在金钱上的帮助。亚历山大死后,他隐居到埃尔波伊亚岛,默默地度过他一生中最后的几个月。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根据,是基于柏拉图的"构想世界"以及所谓的"个别性" 和"普遍性"。但是,亚里士多德被一些更具有科学性和生物学性的思想概念强烈吸引,所以,他修正了一些柏拉图关于普遍性的重要论点。亚里士多德相信,离开个别性的说法,事物就不能实际存在。因此,他强调对任何事都必须作广泛的观察。如果在观察和科学研究的范畴内,将所有事实的结果加以分类记录,就可以发现彼此之间虽有不同点及个别性的存在,但确有所谓的因果关系存在,就必须将这些个别的事实综合比较,才能得到概括性的概念。

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三人的理论中走的最远的一位,他继承了老师们的思想,同时通过亚历山大的远征,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发扬光大,传播到了古代世界的各个角落。


结语


这三位思想家可谓是古希腊文化中最耀眼的那颗明星,三人的理论思想一脉相承,学生在老师的思想基础上,推动了这些哲学问题的前进。他们的理论不仅让当时的希腊人们更多地思考人与自然的诸多问题,也留下许多哲学思考的理论成果,为人类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希腊人的历史》、《古希腊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