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尚彪现状(在日本打黑工15年的丁尚彪:今定居美国,女儿博士毕业,如愿从医)


丁尚彪

“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苏芮《牵手》

上海的一间平民屋里,收音机一直在循环播放着这首歌。这是一位老父亲送给女儿的成人礼物,此时的父亲远在日本,心却和女儿还有妻子系在一起。

这位父亲叫丁尚彪,现如今已经年过花甲。15年前,他离开妻子女儿,远赴日本只为完成女儿的梦想,那就是送她到国外一流的大学读医,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华人导演张丽玲花费十年的封山之作《含泪活着》纪录片中的发问。

纪录片的最终章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丁尚彪一家,虽普通却有着深入人心的感动。

命运纵如此,吾应当自强

20世纪60年代,16岁的丁尚彪下乡至安徽省农村,那里荒无人烟,甚至连一粒稻米都无法结出。这种环境使丁尚彪的抱负无处施展,反而愈渐颓靡。

就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个坚强乐观的女孩,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陈忻星。她的积极乐观感染了丁尚彪,两个人在下乡的日子中暗生情愫,并在当地举行了婚礼,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叫丁晽。

1989年开春,丁尚彪一家有机会再次回到上海。可他发现,由于长时间的在农村“体验生活”,他已经严重与上海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无法保证一家的生活来源,沦为了上海的底层人。

可丁尚彪并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在五毛钱买来的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日本语言学校的招生信息,萌生了想去日本留学深造的想法。

他将想法与妻子陈忻星说明,好在妻子没有怨言,并且支持他的决定。虽然丁尚彪不忍心将妻子和刚上小学的女儿留在上海,但是为了一家人以后能够更好地生活,他还是选择了独自赴日本深造这条路。

可高昂的学费再次让丁尚彪一家止步,42万日元,相当于丁尚彪与妻子不吃不喝十五年的工资。

丁尚彪深思熟虑了几天过后,开始四处奔走借钱。两个月里,他舍下脸面,借遍了身边的朋友与亲戚,终于凑够了这42万日元。

1989年6月12日,上海虹桥机场里,丁尚彪与妻子女儿不舍离别,踏上了日本东途。可当到了日本这所语言学校时,丁尚彪才发现事实并没有报纸上所说的那么华丽。

这是一所地处日本偏僻地区阿寒镇的改造废校,而他签证上所介绍的“番外地”则是日本编制外用地的意思。

在这所学校里,全部都是“慕名而来”的中国人,而教学质量没保证不说,就连衣食住行都无法得到正常供应,甚至学校还要求他们不得外出打工。

这让本就负债累累的丁尚彪雪上加霜,他开始和其他学生计划逃课,一次不成就两次,终于逃出这所荒僻的学校,也造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北海道大逃亡”事件。

经过这次“逃亡”事件,丁尚彪的签证也被迫废除,他成了日本名副其实的“黑户”。而一旦丁尚彪以“黑户”的身份被发现,他会立即被遣送回国,轻则罚款,重则入狱。

但他不甘心就此回国,为了高昂的债务,也为了女儿日后想要出人头地的梦想,他毅然决然留在了东京。

寄托与希望并存

1996年,日本东京的樱花开得正好。此时的丁尚彪已经42岁,距他离家已然是第七个年头。这七年里,丁尚彪除了每个月定时给妻子邮钱用来偿还债务。

他未曾听过妻子或者女儿的声音,更别提见面。他忍受着对妻女的思念,一个人蜷缩在20平米不到的小房间,床头是女儿小学时的照片。

好在这七年里,丁尚彪已经还清了在亲戚朋友那里的所有债务,他现在唯一的梦想与坚持就是供女儿丁晽到纽约州立大学读医。心中有信念,才是人活着的动力。

丁尚彪更加努力地在东京打工,白天他是东京郊外车床厂的一名工人,到了晚上,他便匆匆赶到市区餐馆,成了一位掌勺的厨师。

除此之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日语,并且考下了电工、吊车工、清扫工等证件。生活的艰难并没有使这个顽强的男人低头,为了女儿,为了这个家庭,他可以付出一切。

好在丁晽并不负父亲与母亲的期望,她自小成绩优异,在17岁时已经是上海复旦附中的一名优秀高三生。

而当《含泪活着》节目组找到陈忻星母女时,才发现她们母女也过得并不如意。节目组不解,丁尚彪在日本的所有积蓄都打给了她们,为何她们的生活还会如此拮据?

原来陈忻星为了给女儿攒下出国留学的费用,生活上能省则省,甚至连看病都不愿意去。

她在上海的一家制衣厂工作,几年都是一身衣服,缝缝补补也就如此搁过。但她对女儿却是百般呵护,寄予厚望。

节目组为之动容,这是怎样的一家?为了女儿的梦想付出了所有,只求女儿前路无阻

他们为陈忻星母女带来了身在日本的丁尚彪的录像,录像中的他已然老了许多,岁月在他脸上划出了许多痕迹,并且已经被生活的艰辛压弯了脊背。

看着这样的丁尚彪,陈忻星默然流下了眼泪,而女儿丁晽早已泣不成声。七年未见的父亲,如今为了她的梦想,却如此不计付出,这让她既心疼又愧疚。

1997年6月28日,这个普通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好消息,那就是丁晽的成绩迈过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门槛,顺利拿到了offer。

一向节俭的陈忻星破天荒地的带女儿来上海的高级餐厅,是为送别,也是为了丁晽即将18岁的成人礼。

而远在日本的丁尚彪虽不能见到妻女,但还是在上海广播电视总局,远洋为女儿点了一首苏芮的《牵手》,他对女儿的祝福是这样的:

“丁晽,今天是你的18岁生日,虽然爸爸不能在你的身边陪你,但是希望你在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想起这首歌,想起爸爸和妈妈会永远在你身后。”

虽是简短的祝福,但是字里行间都是父亲对女儿的关心与爱护。丁晽明白,父母的付出不求回报,只希望她能够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短暂离别是为了更好重逢

1997年9月,上海虹桥机场,陈忻星再次送别女儿丁晽。8年前的她送别丈夫,至今未逢;8年后,相同的地方,她再次送别女儿,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

中国向来注重团圆,但是在这个普通的家庭,分离却是常态。好在丁晽飞往纽约的班机会中途在日本东京转机,她有24个小时和父亲见面的时间。

八年的时间,丁晽从未见过父亲一面,她既期望见到父亲,又生怕时间冲淡了原本的亲情。而此时的丁尚彪又何尝不是内心忐忑的?

他特地收拾了一下自己,不想让女儿看到自己狼狈苍老的面容。但因为丁尚彪“日本黑户”的身份,他无法进入机场,只能和女儿约好在“日暮里”站台见面。

当父女重逢的那一刻,没有泪水,没有悲伤,只有见面的喜悦。丁尚彪看着已经和他一样高的女儿,感叹道“都长这么高了.....怎么长白头发了,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了......”

女儿笑容满面地看着父亲,宽慰他说一切都好。丁尚彪看着懂事且优秀的女儿,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这就是他的女儿,他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

丁尚彪带着女儿来到了他工作的餐馆,逢人便用一口流利的日语介绍他的女儿。

由于同事们八年都未曾见过丁尚彪的家人,一度以为他是在欺瞒大家,如今真的见到了他的女儿,真的是既羡慕又钦佩这位伟大的父亲。

丁晽看着向她介绍工作环境的父亲,一股心酸涌上心头,她的父亲是如此骄傲的一个人,却为了供她留学忍辱负重在异国他乡呆了八年。

但她不能将难过之情表现出来,只能默默陪伴着父亲,毕竟十几个小时如此短暂,下一次再见不知何时。

翌日,丁尚彪送女儿上了开往羽田机场的地铁。一路上两个人相顾无言,因为他们都知道,分别即在眼前。

离羽田机场还有一站的时候,丁尚彪不舍地下了地铁,由于“黑户”的身份,他只能送女儿到机场的前一站。

父亲的身影越来越远,丁晽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她发现八年未见并未冲淡亲情,反而让她更加心疼父亲默默地付出。两个人仅一窗之隔,而丁尚彪此时的眼眶里也噙满了泪水,此去经年,再见不知何期。

接下来的日子,丁尚彪更加努力地工作,早出晚归同时打着三份工,工资只要攒到一定数目就会邮给上海的妻子和远在纽约的女儿。

而他自己,由于经年累月的高强度工作,头发日渐稀疏,牙齿也将近松动,现在的丁尚彪只剩下了八颗牙齿。

但他并不后悔,现如今三个人天各一方,走着不同的奋斗路,却怀着相同的恩情,一切都是为了日后更好地重逢。

2002年6月,丁妻陈忻星第12次申请美国的签证,这五年来,她一直想去美国看留学的女儿,还想去看看13年未见的丈夫。但星条旗像是没有听见她的祷告,五年的申请竟未有一次成功。

当最后一次申请的时候,或许是上天垂怜,陈忻星终于拿到了签证,她终于可以见到心心念念的女儿与丈夫。

13年未有一件新衣服的她破天荒地去制衣店定做了一件衣服,她想以最好的仪表见自己的亲人。

此次飞往纽约的班机在日本有最长七十二小时的转机时间。在日本的丁尚彪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妻子陈忻星到达的前两天,丁尚彪就开始着手查询东京的著名景点,他翻看各种路线,自己在笔记本上做了满满一本的攻略。

与妻子13年未见,他想尽他所能弥补他们之间多年的遗憾。

相隔十三年,再次在日暮里站台见到妻子陈忻星,丁尚彪的眼里是满满的爱意,这么多年他对妻子的思念深埋在心,在相见的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可七十二小时转瞬即逝,时间的齿轮飞速运转,甜蜜的时光很快便过去了。丁尚彪再次面临着和妻子离别的痛苦,两个人在开往羽田机场的地铁上默默挨着,眼泪无声地掉了下来。

五年前的场景再一次上演,丁尚彪在羽田机场的前一站下了车,在窗外看着列车上的妻子渐行渐远。

苦尽甘来,美好将至

2004年6月,丁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读博,纽约州立大学的奖学金已经足够她的学费,并且在医院实习的工资也可以保证她的生活来源。

对于丁尚彪来说,这漫长的十五年终于要结束了。

女儿的梦想已经实现,现在丁尚彪所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回到那个十五年未曾踏入的中国。在回国之前,他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回到北海道阿寒镇看看。

对于丁尚彪来说,阿寒镇是一个令他又爱又恨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这里,他不会以“黑户”的身份待在东京十五年;如果不是因为这里,他也不会忍耐十五年的苦楚与寂寞供女儿留学读医。

但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丁尚彪已经从十五年的苦海中解脱,马上就要回到祖国,回到上海,回到那个他想念了多年的家。

2004年6月28日,丁尚彪终于踏进了东京的羽田机场,这个他十五年都不敢靠近的地方。

他拿起身份证递给机口的工作人员,以为会有被扣留的插曲,谁知工作人员默默向他表示了敬意,放他入行。

原来因为张丽玲的这部纪录片《含泪活着》,日本的大多数人已经认识了这位伟大的中国父亲,即使他违背了日本的律法,但是他的父爱与坚持感动了所有人。

甚至有一位因失去工作和人生方向的49岁男性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他这样说道:

“几个月前我因为公司倒闭失去了工作,生活和心理压力一度非常大,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可当我看到《含泪活着》的男主人公,我发现我的困境与他无法相比,我会永远以他为榜样,坚强不屈!这部纪录片是我人生的路灯,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然而丁尚彪虽然被顺利放行,但他毕竟违反了日本的律法,此后永生他不可再踏入日本半步。

丁尚彪在窗口望着这个他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心酸、委屈以及太多复杂的感情都化作泪水噙满了眼眶。他对东京有太多不舍,但是此刻没有什么比家人重逢、女儿幸福更重要。

丁尚彪回国之后,他用这十多年攒下的剩余的钱在上海买了一栋大房子,为了弥补妻子,也为了实现他十五年前让家人过得更好的承诺。

可对于妻子陈忻星来说,与丈夫团聚才是最幸福的事,没有什么比团圆更让人安心。

2006年3月,丁尚彪申请的美国签证也已经通过,他与妻子一起前往纽约看望女儿。

而丁晽也已经如愿成为纽约州立医院的一名出色的妇科医生,她终于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009年6月,丁尚彪夫妇办下了绿卡,随着女儿丁晽在美国定居,而丁晽也已经结婚生子,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尽管丁晽与丈夫的收入很高,足够养活父母与孩子,但丁尚彪十五年的奋斗经历让他不愿在家养老。

他还是干着当年在日本的工作,洗碗、厨师、清扫、送货等等,每份工作都做到极致,甚至拿到了“优秀员工”的最高荣誉。

2019年9月,65岁的丁尚彪退休了,但他还是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苦学英语,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双语版的回忆录。

2020年1月,新冠疫情于全球爆发,美国宣布禁止中国旅游者入境,计划回上海探亲的丁尚彪夫妇就这样被困在了美国。

而丁晽所工作的休斯敦也爆发了疫情,一家人又被疫情隔在了仿佛两个世界。为此,丁尚彪思索良久,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立下遗嘱。

他留下了保险箱、银行卡的密码,又嘱咐女儿若是自己不幸染病去世,便将遗体火化撒入大海,不给后世留下任何的隐患。

即便是面对疫情,丁尚彪仍是这般的不屈不挠、积极面对。

而身处波涛汹涌的我们,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也应该以丁老为榜样,有梦想才会有坚持,只有坚持,才会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要相信,天不负有心人,梦想终会结果!

参考资料

[1]《中国侨网》2016年8月6日,《在日本打“黑工”15年,仅与妻女见过一面,让这个中国男人坚持下去的究竟是》

[2]《视觉志》2019年11月5日,《从月薪100元到上海买房,他打黑工15年只为了两个女人》

[3]《中青在线》2011年2月16日,《华人“黑工”感动日本 生涯诠释“中国式父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786886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11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