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陶渊明谥号是什么(陶渊明|内心的宁静,就是最好的修行)

说到陶渊明,我们经常想到的就是田园诗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尤其在陶渊明的后期生活中,以田园诗歌见长,因此我们常常把陶渊明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田园派创始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而提到“田园诗”大家能想到的就是躬耕田园、诗情画意。因此陶渊明也就成了这样一个隐居山林、恬淡无为、种菊饮酒的人。其实并不是这样,这点我们从陶渊明的谥号就能看出来。

谥号制度大概形成于西周,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简单说就是对一个人生平的高度概括。谥号一般情况下都是官方颁布的,是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才能获得的,这种叫做官谥。周朝末期,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这种被称为“私谥”。陶渊明的谥号便是后一种,私谥“靖节”,所以人们也习惯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谥号“靖节”呢?我们翻开古代的谥号规则可知“靖”与“节”二谥的来源。

所谓“靖”,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柔德教众曰靖;柔直考终曰靖;虚己鲜言曰靖;缉熙宥密曰靖;式典安民曰靖;仁敬鲜言曰靖;慎以处位曰靖;政刑不扰曰靖;纲纪肃布曰靖;厚德安贞曰靖;律身恭简曰靖;以德安众曰靖。

所谓“节”,好廉自克曰节;不侈情欲曰节;巧而好度曰节;能固所守曰节;谨行节度曰节;躬俭中礼曰节;直道不挠曰节;临义不夺曰节;艰危莫夺曰节 。

从以上“靖”与“节”二谥的命名规则我们可知,陶渊明的亲戚、门生为其私谥“靖节”,并非将陶渊明盖棺定论为一个隐居山林,恬淡无为的人,而是一个积极、固守节操的人。这一特点从陶渊明的中年一直伴随他,即使后来隐居田园亦没有改变。

我们试着从几首诗来看陶渊明这种积极的心态。《读山海经十三首》是陶渊明壮年时期思想的全面写照,我们且看其中的第九和第十首:

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这两首无不表明儒家思想中积极入仕、建功立业、流传千古的想法。我们再来看《咏荆轲》中“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与《拟古九首》中的“在世之时名誉高,死后美名传无穷。不学奔走逐名利,荣耀只在一生中。”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陶渊明热血澎湃的一面。

我们不否认陶渊明在诗文作品中引用老庄的地方很多,加之后期隐居山林时诗歌的成就显著,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陶渊明身上那种积极入仕,想有一番大作为的崇高理想。隐逸只是迫于现实的无奈选择,是对当时动荡环境和黑暗人事的深刻而清醒的认知,也正因为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中才能表达出其他田园诗人所没表达出来的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

因此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才如此评价陶渊明:“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