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采珠人怎样采珠(无害的珍珠也吃人:以命换珠的“采珠人”)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斛珠夫人》,让“采珠农”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女主海市本为渔家女,因繁重的珠税不得不下海捞珠,而其父亲也因捞珠而死,甚至整个村子也因繁重的“珠税”而民生凋敝。

在古代,珍珠是统治者权力和奢华的象征。很多后宫佳丽对珍珠那是相当的痴迷。正因为帝王权贵们对珍珠的追逐,催生生了一类特殊的职业人,他们被称之为“采珠人”。采珠人这个职业相当悠久,在《尚书·禹贡》记载“淮夷宾珠”,说明在夏禹时代就已经开始。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人工养殖珍珠尚未出现的漫长岁月里,人类要想获得珍珠,必须潜入大海和江河湖泊中去采撷珍珠贝,然后剖开珍珠贝寻找珍珠。通常采珠的人们驾驶采珠船,一同入海作业。船上的采珠人分成两组,一组人潜入海底采撷珍珠贝,另一组人在采珠船上负责驾船和接应。负责采珠的人,系一根细而长的绳索在腰部,一手持采珠刀,一手挽只腹大口小的竹制采珠篓,潜入海底便睁大了眼睛寻找珍珠贝,最后抬入采珠篓中。憋不住气时,采珠人便摇晃腰部的长绳,向船上的同伴发出上浮信号。

采珠人潜入海底不但要承受海水的巨大压力,面临被暗流卷走、漩涡吞没的风险,还随时会遭受毒海蜇、毒海蛇和恶鲨的突然袭击。同时古代驾驶采珠船出海作业全凭老天爷赏脸。如果在海上突然遭遇台风袭击,采珠船便会被狂涛恶浪撕成碎片,采珠人全部葬身鱼腹。

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采撷珍珠的职业,一直是一个高危职业。当珍珠在封建帝王、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的冠服上光芒四射时,也有采珠人的血光、泪光隐隐闪现。

秦汉时期,“采珠”这个行业得到普及。不过,当时朝廷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这一批人,普通老百姓不能私自采珠。这些采珠人一旦加入,终身不可以退出,谁要是私自逃脱,抓回来立马处死。

由于古代沿海地区普遍都比较贫困,没有田地种植,他们只能通过采集珍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他们这种方式在古代叫“耕海采珠,以珠易米”。渐渐地,许多女性也加入采珠的队伍中,被称为“采珠女”。

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对珍珠的贪欲,往往不顾采珠人的死活,不但对采珠人苛以沉重的珠税,派出如狼似虎的兵丁强征珠税,还经常滥下采珠诏命,强逼采珠人冒死为皇家采撷珍珠。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王为装饰宫殿,派了3000多人去海里采珠,强行要求潜入700尺以下的深水,无数采珠人溺亡。

到了唐代,珍珠采集已经作为赋税被国家征收。唐代王建的《海人谣》说:“海人无家海里 住,采珠役象为岁赋。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明朝时期,采珠这个职业,更是发展到了巅峰。不但在民间采珠人,官方也专门成立机构,专门从事采珠。

明朝弘治12年,明孝宗就组织了8000艘船,强征了8000名采珠人。进行了大规模的采珠活动,这一次大行动,将近680名采珠人死亡。明朝廉州知府在《采珠行》说:十万壮丁半生死,死者常葬鱼腹间。中国珍珠采撷史,实际上是封建帝王和达官贵人的奢侈史,也可谓是采珠人的血泪史。

由于统治阶级对珍珠需求量极大,古人很早便开始研究人工培育珍珠。人工珍珠养殖技术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南宋时期,湖州府人士叶金扬发明了附壳佛像珍珠养殖技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熊大仁等人在北海珍珠养殖场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批游离海水人工珍珠。

1967年,沈志荣开始现代人工淡水珍珠养殖技术研究,在收获了第一批人工养殖的淡水珍珠后,先后攻克人工淡水珍珠养殖三大核心技术,为我国现代淡水珍珠的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也将珍珠之美带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