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好听的交响曲经典(古典妙韵:赏析十五首经典交响乐作品)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人们常把它比喻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历经了几百年的交响乐仍能在现今百花齐放的音乐世界中熠熠生辉,是因为交响乐有极为深厚的内涵以及作者注入其中的精神思想,甚至可以说交响乐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我们在听交响乐时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甚至能走进作者的时代,与作者共鸣。


《G大调第94交响曲》

作曲家:海顿

《G大调第94交响曲》(惊愕)作于1791年。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g小调第40交响曲》

作曲家:莫扎特

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是他的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完成于1788年,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念。这首交响曲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绝对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

作曲家:贝多芬

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完成于1804年春,本曲原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

《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

作曲家:贝多芬

《c小调第5号交响曲》(命运)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

作曲家:贝多芬

《F大调第6号交响曲》(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 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这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

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d小调第九交响曲》

作曲家:贝多芬

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b小调第八交响曲》

作曲家: 舒伯特

作品《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作于1822年,时值舒伯特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

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第一、第二两个乐章无论在形式上或感情处理上,都能搭配得天衣无缝,整个内容至此已表达得十分完整,再加任何诙谐曲乐章或终乐章,均有画蛇添足的感觉。所以,此曲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是完整无缺的,并因此而显得结构新颖,这恐怕是作者始料不及的。

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

《幻想交响曲》

作曲家:柏辽兹

柏辽兹是现代管弦乐的先驱。其代表作C大调《幻想》交响曲更是古典音乐史上伟大的篇章之一。

这是在1830年,27岁的柏辽兹写成的这部表现个人爱情狂热、绝望、幻想的标题交响曲,副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活的插曲”。

全曲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梦幻、热情”。先是广板,而后是热情的急快板,奏鸣曲式。作者于1832年在该曲的总谱上曾写了很长的文字,描述了一个神经衰弱、狂热而富于想象力的青年音乐家,在失恋时服毒自杀,因剂量不足,在昏迷中进入光怪陆离的幻境的情景。

《前奏曲》

作曲家:李斯特

在李斯特的大型交响乐作品中,变奏原则的运用是很有特点的。它不局限在几个不同主题本身的小范围内,而是将奏鸣曲式的各个部分植根于一个主题自由变奏之上,例如连接部、副部、结束部以及展开部的各个部分和再现部,都是主部主题的变奏。

在李斯特的一些标题性交响诗中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这种类型的混合曲式原则在交响诗《前奏曲》中,奏鸣曲式的原则表现为两个对比主题的呈示、展开、再现,音乐形象的矛盾、冲突和奏鸣曲式的调性布局上;富有活力的主部主题表现青年人朝气蓬勃、充满自信的精神风貌,充满温馨气息的副部主题表现年轻人对爱情的憧憬。展开部描写暴风雨的来临,插部是一首具有乡村风味的田园曲。再现部中,主部和副部倒装再现,原来描写爱情的副部变成了威武的军队进行曲,最后主部则表现青年人在战斗的考验中重又回复青春活力,是一首壮丽的青春之歌。

《C大调第一交响曲》

作曲家:勃拉姆斯

《C大调第一交响曲》从构思到最后完成,先后几近十五年的时间。1862年,勃拉姆斯已经写出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同时还在进行后面几个乐章的构思。由于作者自我要求特别严格,担心自己无力完成这一艰重任务,于是,就此把这个工作搁置下来。一直到1874年他的管弦乐作品《海顿主题变奏曲》演出成功后,他才又回过头来,用了两年的时间在1876 年最后写成。

《第一交响曲》留有勃拉姆斯“狂飘时期”的一些印迹,在他的四部交响曲中,这部交响曲无论在思想构思、结构原则,或是在主题形象和风格等方面,都更接近于贝多芬的交响曲,它创造性地体现了克服障碍而底得巨大欢乐的思想,他天才地体现了这个具有炽烈的热情和强大的意志,但内心慌乱不安、充满绝望的神伤这一矛盾形象,它是戏剧性的,但比较阴暗而集中;它的感情强烈,但又有所抑制;它的情绪发作碎然,但没有达到那种心醉神迷的程度。

《b小调第六交响曲》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1893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六交响曲》(悲怆),这部充满着对社会黑暗不满和悲愤,以及对自身命运凄叹的,同时也充满了柴可夫斯基对死亡的预感。1893年11月6日,也就是这部交响曲公演一个星期之后,年仅53岁的柴可夫斯基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柴可夫斯基是一位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更是一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因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我们去仔细的聆听,慢慢的品味和深入的学习。

《大地之歌》

作曲家: 马勒

《大地之歌》作于1908年。三年后初演于慕尼黑,当时作者已经去世。作品用女中音、男高音演唱加上乐队演奏。作者称之为“交响曲”,但未排入其交响曲的编号,这部作品完成于作者的第八交响曲之后,据说是马勒认为按顺序将之排为“第九交响曲”不吉祥,因为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都是在写完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后去世的,所以最后定名“大地之歌”,然而这竟也成为马勒的绝笔之作。

这部交响曲是作者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作品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写作完成, 这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作曲家:鲍罗丁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作于1880 年。这一年是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即位二十五周年,当时筹划举行一个“俄罗斯历史活动画面配乐展览会”,画面的题材选自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和传说。鲍罗丁的交响音画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就是为其中的一幅画面所写的配乐,这部音画由于其朴实动人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而得以广泛地流传,成为世界名作。作品描绘了一支骆驼商队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行进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由远而近,继而又消失在空旷的远方。这是一部形象鲜明,具有珍贵艺术价值的标题交响诗。

1881年,鲍罗丁访问李斯特时,曾把这部作品呈献给李斯特。

《春天交响曲》

作曲家:舒曼

舒曼创作《春天》也正是由于其生命的春天的到来——1840年,舒曼与他深爱已久的恋人克拉拉冲破重重阻力,在莱比锡结婚,从而开始了“如诗如花般的生活”。因此,这首《春天交响曲》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爱情的旋律,而不同于舒曼以往细腻、略带忧愁的创作基调。总的来说,舒曼的《春天》,是一首音乐化了的抒情诗,不仅展现了是春天自然的景象,也表现了心灵的美好景象。更准确地说,《春天》是大自然与作者的心境交互作用而生成的旋律,听起来变化丰富,动人心扉,充满浪漫的诗意。

《e小调第九交响曲》

作曲家:德沃夏克

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这部《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结语:交响乐,是音乐创作中最富有戏剧性、最复杂的一种类型,它和其他音乐作品一样,都是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语言。只要多听、多思考,交响乐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