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资料简短(儒家学派的发展脉络及孔子生平简述)


儒学是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有人认为它是世俗的人文主义信仰体系,有人认为是宗教,有些则认为它是社会准则。儒家思想涉及的主题广泛,这三种解释都取决于一个人所关注的方面。该哲学基于以下信念:人类本质上是好人,他们由于缺乏坚强的道德标准而从事不道德的行为,遵守道德守则和鼓励道德守则的仪式使人们能够过上富有生产力的生活,和平的生活将转变为强大,道德和繁荣的状态。

它由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2-476年)的中国哲学家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479年)创立。孔子被认为是诸子百家中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毫无疑问,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他的观点,观念和理念已经为中国文化提供了2000多年的经验。

孔子本人声称自己什么也没写,也没有提供新的东西,坚称他的观点取自他刚刚在学校普及的旧作品(被称为“五经”)。然而,后来的儒家哲学家和学者孟子(孟子,公元前372-289年)将“五经”归功于孔子,这一观点一直持续到公元20世纪中叶。这些作品与另外三本关于儒家思想的作品以及孟子的一部作品构成了《四书五经》,这是自汉朝(公元前202年至220年)成立以来一直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础文字哲学。四书五经分别是:

《礼记》,《中庸》,《论语》,《大学》

《孟子》,《春秋》,《诗》,《书》,《易经》

其中五经归功于周朝(公元前1046-256年)的作家,在孔子一生中正处于衰落时期。可能是他确实按照传统进行了编辑或修订“五经”,但是即使他没有这么做,他也肯定普及了它们的概念。他的学生根据他的演讲和课堂讨论写了《论语》,《礼记》和《中庸》。

汉朝宣布其为国家哲学后,儒家思想将与中国文化无缝融合。

战国时期以秦国战胜其他国家和建立秦朝(公元前221-206年)而告终,秦朝采用了法制主义哲学,并禁止了其他一切。儒家著作与其他任何非法制主义哲学家的著作均被取缔并焚毁。被禁作品的复制品之所以能幸存,是因为知识分子将它们隐藏起来,虽然风险很大。秦朝后的汉朝,鼓励更大的言论自由,根据行政职务的要求建立了《四书五经》,这导致了儒家思想的更广泛传播,并在汉朝宣扬后与中国文化无缝融合,升为国家哲学。

孔子的历史背景与职业

建国后不久,周朝就下放了中国政府的权力,派遣忠于国王的诸侯在整个辽阔的领土上建立自己的国家。这项政策起初运作良好,但最终,各州的实力比国王强大,而且旧的忠诚也被遗忘了。公元前771年,周朝已经被削弱到几乎无关紧要的程度,当时野蛮人的入侵迫使政府向东迁移以进行更好的防御。这就是所谓的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771年)的结束和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的开始,这对应于孔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于公元前551年9月出生于鲁国(山东省)曲阜村,他是一位名叫孔鹤的军事指挥官的儿子,他是贵族。孔子的原名是孔基,但后来被称为孔子。父亲在他三岁时去世,收入损失导致生活贫困。后来他上学,同时从事各种工作以养活自己和母亲,直到他23岁左右时其母亲去世。到此时,他已经结婚,并至少有一个儿子,可能还有两个女儿。

按照周朝的教育制度,他接受了六种艺术的基础教育即礼仪,音乐,射箭,战车,书法和数学,但他本人则通过私下提高自己在所有这些方面的知识研究。已婚,并有家人的支持,孔子以教师身份参加了政府工作的资格考试,他追求了自己在有意义的职业中有意义的生活的目标:

他的三个职业目标很早就得以确立:在政府中任教,向他人传授知识,以及将灿烂的周朝文化传承给后代……他对诗歌和音乐特别钟爱,并且精通后者的演奏。他的出色教学声誉在30岁时树立。作为一名教师,孔子拒绝职业主义,同时开创了在道德,历史,文学和美术方面都很强的自由教育。他录取了任何能够负担象征性学费的学生例如一捆干肉。

孔子曾在地方政府任教,并曾在地方政府中任职,曾在鲁公爵的管理下担任其镇的县长(或州长)。三个主要家族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及鲁公爵的个人失败使孔子对他在鲁国的工作失去了兴趣。他曾试图教导统治阶级他们可以过上更幸福,更充实的生活,方法是遵守道德准则,遵守道德规范,以建立有效和公正的政府,但上层阶级对遵循他的建议不感兴趣。他辞职了,离开了卢州,尝试在其他地方进行布道。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家为了最高统治而相互斗争,政府的许多长期存在的方面,包括官僚职位,都失去了凝聚力。曾经担任政府职务的行政人员,顾问,学者和教师发现自己失业,因此根据自己的个人思想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其中一些是实际的学校,学生可以在其中入学并上课,而另一些则是更多的“思想流派”或运动,但总的来说,他们为吸引学生加入他们的系统而抹黑其他人的努力后来这被被称为“百家争鸣时代”。

诸子百家之儒家

诸子百家一词应被形象地理解为“很多”,而不是一百。在后来的史学家,例如司马迁所记录的文献中,有:儒家,,道家,法家,农家,名家,兵家等。

那时,儒家只是建立哲学信仰体系的众多思想中的一家,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随后也试图普及他们的思想。孔子离任后,他游历其他州,与不同流派的拥护者竞争,以接受他对这些流派的看法。

孔子在一小群学生的陪伴下在邻国中徘徊,他继续任教。他向政府官员提供了有关政府事务的建议,有时还接受了担任政府官员的临时职位。途中有许多困难要忍受-拒绝,迫害甚至暗杀。

此时的他再没有比说鲁公爵有更多的说服其他国家的上层阶级运气的运气了,于是在68岁的时候回到家并建立了自己的学校。他的课程以《周代五经》为基础,并在五年后继续教学直至他因自然原因去世。他的哲学在他去世时仍然只是许多思想流派中的一家,并在不同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其他思想的影响。

道家通过其道的概念影响了儒家,道是宇宙的创造力和约束力。通过坚持法律来实现法制仪式是维持秩序和控制人们消极冲动的手段;相地学派通过关注某个对象或概念的单词与它的对应程度的方式维持秩序;医学院通过强调饮食在保持健康和头脑清晰方面的重要性来维持秩序。孔子受到了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无疑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但是他简化了思想,消除了他认为不必要的或有问题的东西,从而发展了一种哲学体系,该体系如果得到观察,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实现更加和平的生活。并避免由于国家之间的战争而使当时每个人都忍受的苦难。

他的哲学视野非常简单:人类天生就是善良的,“善良”的定义是理解对与错之间的区别,并自然倾向于选择正确的事物。人们在遇到麻烦时对他人的反应可以证明这一主张。这个概念最著名的例子是一个人碰到一个掉进井里的小男孩。这个人会的第一冲动就是通过直接行动或奔跑找人帮助来拯救男孩,即使这个人不认识男孩或他的父母,并可能在尝试帮助他时冒着自己的安全风险。

在一个人没有做任何事情的情况下(换句话说,一个人选择了错误而不是权利)是由于缺乏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而对正确的事情一无所知。允许男孩溺水的人很可能是出于过度发展的自私意识而这样做的。如果对这样的人进行正确的行为教育,并对世界及其在世界中的位置有适当的了解,他们就会选择对与错。

孔子主张严格遵守道德规范,以维持和平与繁荣的中间道路。

这就是神学方面的来龙去脉,这鼓励了一些人将儒学解释为一种宗教。孔子相信中国的天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理解为非常接近于道。天是所有生活的源泉和维持者,这些生活创造了混乱的有序世界。恒定流量阴和阳(对面)的力量,以了解在世界上的地位。到各路神仙做出了牺牲并没有区别那些神,谁是各方面的天,但对提供牺牲的人却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对更高能力的信念,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有助于检验一个人的自我重要性的概念,降低了自我的自我,并鼓励一个人从自我利益出发去考虑他人的利益和福利。

然而,仅仅相信更高的权力不足以鼓励采取正确的行动,也不足以控制一个人的卑鄙本能。孔子主张坚持严格的道德准则,以维持和平与繁荣的中间道路。这些被称为五个常数和四个美德:

仁义礼智信,孝忠节义

所有这些都同样重要,但是从孝道开始。人们被鼓励尊重父母,并遵循等级制度,儿子顺从了父亲的意愿,弟弟受到尊重并顺从了哥哥,女人对男人也是如此。这样,家庭就可以和谐地生活,如果有足够的家庭拥护孝顺,那么很快就会有一个由知足的人们组成的整个社区,然后是一个州,然后是整个国家。不需要压迫性的政府或法律,因为从本质上讲,人们将通过承认道德行为的好处来统治自己。孔子写道:如果人民受到法律的领导,并且寻求统一给予惩罚,他们将设法避免受到惩罚,但不会感到羞耻。如果他们以美德为领导,并设法通过礼节规则赋予他们统一性,那么他们将具有耻辱感,而且将变得良好。

通过拥护孝道,一个人就朝着其他常数和美德迈出了第一步,因为一个人正在使自己的自我服从不断提升自我的行为的一种政策。即使是一家之主,父亲,也要谦虚面对他,面对天。没有人比公义更遵守孝道。据记录,孔子在回答有关政府和对不守法者的控制的问题时说:

让您明确的愿望成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人民将变得美好。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就像风与草之间的关系。当风吹过时,草必须弯曲。

通过遵循这些戒律,并按照鼓励他们的礼节,人们将达到君子的状态。一位君子认识了世界及其秩序(因为孔子将女人理解为需要与男人一样多的教导,尽管他的时代并不正式允许它),并且通过坚持孔子的教义会表现良好,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并与自己和他人和平相处。

结论

哲学家和儒家学者孟子对孔子的哲学进行了改革和推广,孟子像孔子本人一样,在各州之间传播儒家理想,以期终结战国时代的混乱。他转变统治阶级的努力没有比孔子成功,但他的确向孔子死后的孔子弟子介绍了孔子的戒律。儒家的事业得到了另一位学者哲学家的推动,儒家五贤中的最后一位荀况,(公元前310年-约前235年)对制度进行了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更为务实的(或悲观的)看法。 )的哲学视野,在某些方面更接近法制,但仍保留了儒家在工作中表达的基本戒律 。

儒家被秦王朝否定了,因为它批评了秦朝的政策。秦始皇是始皇帝(公元前221-210年)建立了一个压迫政权,完全与儒家的理想背道而驰,并采用法制主义作为国家哲学,以严格控制民众。儒学在被称为“焚书坑儒”的时期几乎被历史抹掉了在公元前213-210年,但这些书还是有一部分由信徒藏起来了,这些信徒向当局隐瞒了这些书。

这种哲学在汉朝的第一个皇帝汉高祖(公元前202-195年)的统治下被复兴,他重新确立了周朝的价值观。儒学后来成为汉武大帝统治下的民族哲学。到了位元年(公元前141-87年)时,儒家已经获得了可观的追随者,但汉武帝的政令将巩固并扩大其影响力。

在接下来的2000年里,即使在道教更加流行的时期(例如唐朝(公元618-907年)),儒家思想仍将是中国的主要哲学。在公元20世纪,儒家思想被认为已经过时的中国文化。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儒家的理想已经与中国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于无法将两者分开。如今,无论是直接作为一种选择的信仰体系,还是只是在文化上,儒家思想都得到继续观察,并且继续在世界范围内赢得拥护者。在所谓的“诸子百家”的许多哲学中,孔子的视野最终通过提供一种为更大的生活和特定方法而取得了胜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786886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12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