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红旗渠修了多久(红旗渠为何被称为奇迹?只是一个县级工程,却让七万人修了十年!)



说起中国的基建工程,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卡塔尔沙漠,上天入地几乎没有中国人建不起的工程。

作为闻名于世界的“基建狂魔”,仿佛中国人不管什么工程,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都可以修出来。

而在中国的基建历史上,有这么一条水渠,论级别它只是一个县级工程,论性质它也只是一条引水渠,但却让中国在修好它之后在联合国播放修渠的纪录片,将它成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比肩伟大的长城。

这就是河南安阳林州横跨在太行山中的玉带——红旗渠,一条水渠为何能得到这么高的赞誉呢?这还得从它开凿的故事慢慢道来。

生命源泉红旗渠

河南安阳市林州市,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它还叫做林县。

林县位于太行山山脉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都属于严重干旱的地区。别说江河湖泊了,连条流经的小溪都没有。

当地人深受干旱之苦,遇到长时间不下雨的年份,别说种植庄稼颗粒无收,就是人赖以生存的饮用水都难以保障。

在当地老人的记忆里,林县从来就是一个“水比人命贵”的地方。为了用水,林县人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步行几十里上路去到水源地排队打水。

根据县志的记载,曾有一老汉为了给家人打水,大年三十一清早天还没有亮就挑起家中水桶出发去挑水。

原本想着过大年早一点出发,可以少排一点队,早一点给家人挑回水。谁知道,即使大年三十老汉也排了整整一天才打到两桶水。家中儿媳眼见天都黑了,担心老人安危便摸黑出门迎接。谁知道,在接过老人的水桶后,却因为天色太黑没有看清脚下而摔了一跤,不幸将两桶水都泼了。

老人和家人虽然无奈,对于儿媳的无心之失,却也没有出言责备。谁知道第二天,家人醒来后却发现儿媳因为内疚而上吊自尽了。

这也仅仅是临县人缺水的一个小小写照,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曾有多次记载由于干旱而出现人吃人的炼狱景象。

干旱、缺水就如同一个深深的紧箍咒,紧紧的箍住了世世代代的林县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林县人迫不及待地开启了挖渠引水的项目,也成功建设了一些水利工程。

但可惜的是由于林县实在过于干旱,之前修建的水利项目如英雄渠在遇到大旱之年依然无水可引,以至于无法真正解决林县用水难的问题。

1959年,林县再次遇到大旱,周围四条河皆尽干涸,绝望的林县人把目光投向了多少年来从来不敢奢想的太行山另一边水源丰沛的浊漳河。

“引漳入林”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但是浊漳河跟之前其他水源都不一样,浊漳河水流量大,水源稳定,如果能把浊漳河的水引进林县,一定能彻底的解决林县千百年来无水可用的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直到1959年林县人才开始认真考虑这个计划呢?

排除万难的修渠路

1959年10月,林县县委召开专门会议,提出了要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口号。面对眼前预见得到的困难,林县人依然决定排除万难修建一条引水渠,这条引水渠将横越太行山,把浊漳河的水引入林县,这也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红旗渠。那么,修建红旗渠到底有多困难呢?

首先,红旗渠的水源浊漳河。

由于林县海拔位置较高,如果要实现引水就不得不舍近求远,将引水的河段定位在比林县海拔高14米的隔壁山西平顺县。这样需要引水的河段已经出了河南省,涉及到跨省的沟通协调。

即使解决了引水河段的问题,红旗渠主要流经地段是真正坚硬的大山——太行山。

跟一般泥石构成的山体不一样,太行山主要由石灰岩构成,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一锤子凿下去可能只会在山体上留下一个白印。

再加上太行山山体陡峭,在技术力量极其匮乏的年代,如何勘测?勘测之后,在缺乏专业工人的情况下,一辈子只会种地的农民们如何施工?

这些都是问题。要知道最后修建成功的红旗渠整整削平了1250个山头,即使放到现在,这也是一个难度极大的工程。

红旗渠开凿的年代正值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国家没有足够的储备资金,后勤资源也十分匮乏。

修建一条长1500公里河渠,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年代,只能靠更多的人力来弥补。7万人参与的工程,修了10年,每天修渠需要的口粮就得上十万斤。

吃饭还只是基本问题,还有工具设备,工人日常生活需求等等都无法一一保障。

但是最终,面对如此多的困难,我们知道红旗渠还是修成了,林县人又是如何完成这个堪称“人工天河”的工程的呢?

首先,水源地以及修建红旗渠对于沿线影响的问题。邻省山西发挥出了全国团结一致的精神,在得知林县有修渠计划后立刻采取了积极主动的配合。沿线居民的搬迁以及对于红旗渠所需土地的永久使用,从实际行动上支持了红旗渠的开凿。

面对高难度的施工工程,林县人选择了迎难而上。

当年林县总共人口不过60余万,就有30万人参与了红旗渠的修建。太行山太硬挖不动,林县人一方面下狠心不放弃的凿,一方面就地取材制作炸药,炸山开路。

妇女儿童齐上线,手凿出血了,手绢裹上继续凿。年轻男同志们身体强健,一根粗绳挂在腰间就在悬崖峭壁上来回荡,看到松动的山石就徒手敲掉。

经济不够,物资缺乏,条件简陋,林县人选择用自己的双肩承担了红旗渠开凿的重任。

拿出仅有的积蓄在经济上支持开渠,不顾条件的简陋前赴后继的参与开渠工作。

饿肚子,开荒山,林县人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把红旗渠开通,子孙后代再也不用受干旱之苦。

可能林县人自己也没有想到,从红旗渠的开凿到红旗渠最终通水,花了十年的时间。

这十年里无数林县人为这条引水渠奉献了青春与汗水,还有八十多人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这条生命渠。

一个县级工程,为什么成为了我们眼中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因为在这条红旗渠里,流淌的是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和顽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