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
这种现象被称为:贝勃定律。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说的是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的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贝勃定律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比如5毛钱一分的晚报突然涨了5块钱,那么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接受。但是,如果原本500万的房产也涨了5块,甚至500块,你都会觉得价钱根本没有变化。
有头脑的人会利用贝勃定律为自己减轻做事的阻力。小到商家的产品价格调整他们会小幅度上涨,在人们都接受以后再加价更多;大至谈判的技巧,一般有经验的谈判专家都是在谈判临近结束时才提出一些棘手的条件,而对方被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所诱惑,也就不怎么在意后来才知道的那些缺点了。
有些人总抱怨恋人对自己不如刚认识时那么好了,其实这也是贝勃定律在作怪。在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对方给你的一点点关怀你都会觉得情深似海,而当你们相恋许多之后,与原来相同的那些关爱你也会觉得平淡如水了。
一个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饿了,她才来到一个面摊,却发现忘记带钱了。好心的面摊老板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女孩感激地说:“我们又不认识,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竟然对我那么绝情……”面摊老板说:“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帮你煮了十几年饭,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整个人愣住了!是呀,妈妈辛苦地养育我,我非但没有感激,反而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门时,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妈妈看到女孩时,忙喊:“饭都已经做好,快回去吃,菜都凉了!”此时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陌生人的一点帮助,却我们就感激不已。这便是“贝勃定律”在操作我们的感觉。对于亲人朋友,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习以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对于陌生人,我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因此,他们的一点点帮助,我们都感动不已。
一个新人刚开始工作,在单位拼命表现,兢兢业业,然后慢慢熟悉环境后就松懈下来,周围人会觉得这个人矫情,前面的表现都是假的,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提出质疑;另外一个新人,开始就显得一无是处,懒散不守纪律,慢慢熟悉之后,懂得了单位的规矩。仅仅能做到按时上班,但大家立刻都会夸奖他进步,表现越来越好,觉得这个人要求上进,比前者好很多。其实,前者已经做的工作总量不知道比后者多了多少。
俗话说,好人难做。你辛辛苦苦地耕耘,却因为做错一件事而把前面的功劳全部葬送;而坏人却可以因为做件普通的好事而受到称赞。从而,大家对事物的感觉也都产生错觉,似乎后者的“真小人”比前者“伪君子”更值得信任。其实这些都是贝勃定律在操控你的感觉而已。
所以,变了的不是事实,而只是你的感受变了。
我们的感觉很敏感,但也有惰性;它会蒙骗我们的眼睛,也会加重我们的感受而迷失理性。所以,不能太自以为是,我们应带着谦卑的心对待万物众生,才可以少犯错误,积累智慧。
贝勃定律告诉我们,给予方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而受予方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点滴所得,善待身边的人。心能量导师 2020-1
从前有两个姑娘分别有两个男生都在追求,第一个姑娘每周都能收到男朋友送的花,而第二个姑娘只有在情人节会收到男朋友送的花。那么哪一个男孩更容易得到姑娘的芳心呢?按道理说应该是第一个姑娘跟男朋友感情更好吧。
而事实上则恰恰相反,每周都能收到花的姑娘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忍不住在想:我看到别的男孩送给自己女友的是大把的“蓝色妖姬”比这普通的红玫瑰好看太多了。而每个情人节才能收到男朋友花的姑娘表现出了被呵护和被关爱的甜蜜,两个感情也迅速升温。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每周都能收到花的姑娘对男朋友的这种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只有收到比花更特别的东西才能感受到惊喜,而只在情人节收到男朋友花的姑娘,对于她来说已是足够的惊喜,这种现象就叫“贝勃定律”。
生活中这些都是“贝勃定律”的系类反应,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内心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旦适应某种模式,就会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所以要不断改变这种模式才能获得更和谐的关系。这种定律也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三种模式:
第一,恋爱关系。恋爱时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因为太好时这种关系就变成了一种单方面付出的失衡关系,不仅对方不会感激,还会遭到厌倦和无感;
第二,婚姻相处。婚姻通常在两年或三年之后就会变得平淡和无趣,这种无趣并不是因为人的变化,而是对于对方的要求有了不同。换句话说在习惯和潜移默化中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人们在不自觉中的贪婪之心,也可说是一种自我的过度膨胀。
第三,人际关系。对于不熟悉的人,通常会很好相处和客客气气,而一旦变得熟悉的朋友,不仅会时常挑刺,还会永远都抱着成见和意见,这也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
当人不由自主产生欲望时,要求越高,越贪婪的人只会导致自己的不满意和迷茫,看谁都不顺眼,看啥都不顺心。而真正的原因是没有接纳别人,更没有学会欣赏别人。
懂得珍惜的人才更容易幸福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过度的欲望都会使人踟蹰不前,甚至会举步维艰。这是因为人的内心一旦产生过分的欲望和感情,就会出现超负荷。更直白地说就是我们想要得越多,压力就越大,脸上的笑容就越少,这是贪心的代价。
但事实上,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外界的原因而导致我们产生改变,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改变是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产生的错觉,也就是说这是不断攀升的欲望在作祟。
而深谙“贝勃定律”的人,会不断地修正自己,理解他人,并产生共情,以对方的思路和出发点去预设问题,这样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烦恼与不平衡。知足常乐,不断反省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控制心智,不把别人的好当作理所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是聪明之举,而且是给自己一创建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给自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