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冬至吃饺子的简短来历故事

冬至,也是每年夜晚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说起冬至想必大家都会想起吃饺子,说到饺子那就不得不提起下面这位历史名人了。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晚年告老还乡,当时正值寒冬时节,途径一大雪之地,当地很多穷苦百姓饱受饥寒,连耳朵都被冻伤,张仲景看到如此景象于心不忍,便在雪地里张起一口大锅,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食材放在锅中炖煮,煮熟后将食材剁碎包在面皮里,做成娇耳(类似耳朵形状)再次放到汤里煮,煮熟后捞出再舀一碗汤,放入几个娇耳,每人一份,这就是驱寒娇耳汤。人们吃完娇耳,喝完驱寒汤后,浑身都很温暖,耳朵气血也流通了。从那以后,吃过的百姓都没有再出现冻僵的现象,耳朵也没有再被冻伤。

后来人们模仿做娇耳的方法,做起了食品,而这种食品就是现在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