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真是名字叫朱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同时他也是清代著名画家。那么他为什么叫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由来: 有三种说话,一说清代著名画家朱耷和牛石慧是兄弟,是明宁王朱权后裔,后将朱字拆开成“牛”(上半)与“八”(下半)两字,这就是他们俩别号八大山人和牛石慧首字的由来。二说“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再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也”。
八大山人与南昌的渊源
青云谱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院。历史上很多先贤在此开道场,建观。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朱耷前来访求先贤遗迹,一眼相中这里,便在原有道院基础上进行重建,并改名为“青云圃”。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状元戴均元将“圃”改为“谱”,以示“青云”传谱,有牒可据。
有人考证,朱耷从二十八岁到三十六,曾带着母亲和弟弟住在南昌市抚州门(进贤门)外绳金塔附近。当时此地茶室酒肆甚多,是劳动人民聚居之处。朱耷生活清贫,为人豪爽,喜酒,任何人向他所画,他都不会拒绝。他的书法取法黄庭坚。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八大山人的过往
在他五十三岁时,临川县令胡亦堂闻其名,请他到临川官舍作客,也没有放他回来的意思,这使他十分苦恼郁愤,遂佯为疯癫,撕裂僧服,独自走回南昌。在他五十五时,他又回到青云谱,并在这里度过“花甲华诞”。当他六十二岁时,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给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僧友澹雪为北竺寺方丈,与朱耷交谊很深。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
南昌八大山人梅湖风景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昌南大道南面,西临金沙大道,东接青云谱区南莲路朱姑桥梅村,与滕王阁同时划定为南昌历史名胜风貌区。景区规划面积约3200亩,建筑面积约48.5万平方米;整个景区由水墨丹青区、文化博览区、水乡风情区、岁寒三友区、农耕休闲区、梅村思贤区和综合娱苑区七大景区。
八大山人归葬何处
朱耷晚年是孤寂、贫困的。据说朱耷葬于南昌城郊窑湾了英家山,但解放后迁墓时,仅见一些朽木铁钉,未见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冢。另据《新建县志》《西山志》载:朱耷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岭一带。墓葬确在何处,已难查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