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是新闻报道重要的文体形式,本质是新闻,因此通讯最根本的特点是真实,是不能虚构的,甚至不能过多的渲染,否则就会违背新闻的事实,同时通讯还必须具有时效性,不能距离核心内容发生的时间太远。
通讯是新闻报道中讲故事最好的体裁。通讯大致分为三类,即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 (也有叫作经验通讯)。人物通讯重点在于揭示一个人物个性鲜明的特征以及给读者带来的感同身受;事件通讯在于揭示一个新近发生事件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其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警示;工作通讯在于揭示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其带给读者的思考和探索。
在通讯的写作过程中,无论是人物、事件,还是工作通讯,都有几个基本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选题,就是说准备写什么
在新闻写作中选题选好了就成功了一半,选题本质上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选题有多大的新闻价值。关于新闻价值的判断不同的媒体标准是不一样的,核心标准是读者的关注度,如果关注度高,价值就大,反之就小。
第二步,确定立意,就是准备说好还是说坏
很多发生的事件都存在正反两面性,更多的时候是不能说好或者说坏,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就说好,不符合的就说坏。这和媒体的立场有关,这正是媒体引导舆论的秘密所在。媒体选择文章的立意,本身就是立场的体现。如果既不说好,也不说坏,那根本不可能,不亮明观点,一定会露出倾向。大家在读完一篇稿件后一定会有一个感受,这个感受是来自于文章的表述而导致的你阅读后亲自体验所得出的结论,所以倾向一定是文章作者或者媒体引导的。
第三步,确定主题,通讯的主题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也就是说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所叙述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这个价值观念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新闻通讯的主题决定写作的全部过程,是材料取舍、谋篇布局、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运用的标准。
通讯主题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事先拟定,一个是根据材料归纳提炼。事先拟定的主题,一定是对社会各种现象和价值观念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纷繁芜杂的信息中找出最契合时代的价值观念,在这个前提下,选择一个“合时宜”的角度确定主题,并组织材料撰写文章;根据材料归纳提炼主题是对社会现象的综合分析认识,寻找其社会价值观念和现象根源原因,通过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念的总结与现象根源的提炼归纳,形成主题,反映社会价值的发展本质趋向。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这个意思。
通讯的主题在思想意识方面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思想性、科学 企性、系统性、批判性;通讯主题在时间和空间概念上,具有很强的时代感、纵深感,我们讲新闻要“看天气、接地气”,就是要把新闻通讯的事“时宜”放大,而不是和消息去拼“时效”。“看天气”就是时宜,时间和空间的特征决定了通讯主题的全局性,注定其是对全局做出的判断。一般情况下,这也是一篇通讯的价值要高于消息的原因。
第四步,确定材料,准备用什么样的论据
一篇好的通讯,一定会有扎实的符合立意的材料使用。这个过程是一个艰难的采访过程,只有扎实而又全面的采访才能有足够的材料支撑文章的观点。
写好一篇通讯是很难的,难点在于新闻的采访,就是材料的搜集。所谓“七分采、三分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讯的素材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官方公开资料,一般作为骨干材料使用;二是第三方的转述,一般作为佐证材料使用;三是当事人的叙述,一般作为自证材料使用。在写作时最好采用直接引语。这些素材都需要作者对其做出是否真实的判断,找出其内在逻辑关系。
第五步,如何谋篇,就是怎样写
一篇好的通讯写作手法很多,叙述方式很多,重点是要做好结构,处理好小标题。这些段落和小标题都是为文章的立意服务的,为文章的主题服务的。
通讯写作结构主要有三种: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纵横结合的结构。
纵式结构有两种:一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素材和段落;二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前后逻辑关系排列组合文章结构。
横式结构就是段落之间的层次结构是并列的,又叫并列式结构。一般情况下是空间并列和人物并列,但并列的材料和段落内容一定是一致的,材料必须为观点服务,否则就是多余的累赘材料。
第六步,用好表达方式
通讯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和叙述等,其中叙述又分为倒叙、插叙和顺叙等,这些都是基本的表达方式。如果文章要精彩,还要用好修辞,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展现你对文章主题褒贬的深浅 。
在新闻写作中,通讯的写作可以说是自由度最大的,有立场、有观点、有情节、有感情、有评价,可以加工渲染,可以敞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说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我们所有的文学创作手段都能使用。通讯可以有很多的材料来使用,以证明文章的立场、观点和感情倾向。
写作通讯要定立意,关于通讯立意有两种选择,褒还是贬,在这个大框架下,再选择褒贬的具体内容和材料。此外,通讯都带感情色彩,甚至有明确的感情倾向,即便作者不会在文章中明确表示,但一定会通过字里行间表现出来,俗话说的“欲扬先抑”“骂人不带脏字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