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结婚为什么要有婚房呢(为什么结婚一定要房子)

前文谈到“真爱与金钱”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把关注点聚焦于时下各种亲属、恋人、夫妻间最多发的矛盾冲突——房产之争。尤其在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各种因为房子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层出不穷,轻则上报纸、上电视,重则上法院、上民政局离婚办。

而此中的奇葩事件也着实让人咂舌。让人不禁感叹,中国人90%的社会问题似乎都离不开“房子”。其中,有亲生子女为了取得房子的所有权争抢寡居母亲的抚养权,取得后却对年迈的母亲不闻不问;也有限购令出台后,年迈夫妻为了能多买一套房,不惜去民政局办理“假离婚”;青年男女为了房子结不成婚的,更是比比皆是。曾有人亲眼目睹一对准备买房结婚的小夫妻,在售楼现场因房产属一个人名、还是两个人名而导致分手,女方一怒之下夺门而出,婚礼自此泡汤……甚至前不久还冒出一种最新职业“专业代结婚”。所谓“专业代结婚”其实就是真结婚,因为诸如上海等大城市已出台了“必须有结婚证才能买房”的限制政策,于是导致某些想买房又暂时找不到另一半的人选择临时找人“代结婚”。办完手续买完房,再离呗!

说者轻松,听者离奇。说实话,这个世界上只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众对“房子”的欲求能比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还强烈。

很多年轻男士甚至把娶不上老婆打光棍的原因归咎为两点:“到不了手的房,势利的丈母娘”。丈母娘为什么可怕呢?因为未来老婆还能跟你谈“爱情”,丈母娘就只跟你谈“房子、车子、票子”。

甚至有某国外记者采访我时问我:中国的女孩儿现在的婚恋观,是不是只有房子和物质?

我笑笑回答:请不要用某些社会传闻把中国女人妖魔化。

房子不是“万恶之源”。想要“房子”的人也不见得就是拜金。

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生存模式就是靠着“土地”活下去——我们的祖先守着土地耕种、劳作,勤勤恳恳。在农田边上建房子,也是为了下地干活的时候方便些。工作时“汗滴禾下土”,收获时才有“粒粒盘中餐”,那是他们对土地的依恋只怕比我们更强、更胜。你能说他们是拜金吗?of course not!而时下中国人的对房子的“深情”与“执着”,无非也是变相对“土地”的一种依恋。“土地”是我们刻入我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依靠,必须脚踏实“地”才有安全感,也能感觉到家的存在。

当然这也并非是为现下社会中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做开脱,只是让大家明白,任何的固执与执着都有由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种社会观念的形成都一定有它深远的可溯的根源。

搞清楚了根源,我们再来看待现下的问题,恐怕就能以稍稍公正的态度来评判——既然房子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代表了“安全感”。那么人类想要安全感是天性,并无可厚非。剩下的问题就是:你、或某人想要的究竟是何种安全感——片瓦遮头可安全,占地千顷也可安全;每月付租金的是房子,每月还贷的也是房子。其实租房与买房的差别,不过是每月把钱交给房东,还是交给银行——所以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我们究竟懂不懂得“量力而行”。

其实很多国人大可不必对房子如此仇恨。房子不偷不抢不作奸犯科,招谁惹谁了?说到底,炒高房价的是贪官与黑心房产商——房产商为拿地花了很多成本,这些成本去了哪里大家心知肚明,那么想再多赚点钱的唯一方式是什么?自然就是抬高房价,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便是那最无辜的羔羊。其次,便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压迫感和攀比心。昨天隔壁张大婶儿的女儿出嫁,婚房买了120平米;明天姑姑的儿子娶媳妇,房子买了180平米,还在市中心黄金地段,后天更不得了……有了这些比较,人的“心理价位”自然炒高。渐渐地,人们评判一个人混得好不好,首先先看他住在哪个区、什么地段、房子多大。所以,不要过多的埋怨他人——至少埋怨他人之前,自己是否也曾用同样所谓“势利”的标准和眼光看待和评价过别人。当然,由于社会大环境是如此,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然很难不感受到压力。曾有很多朋友抱怨过:十年前想买房,首付二十万觉得贵。把钱藏着等房价跌,结果十年后二十万连个厕所的首付都不够……在房价如此飞涨的当下,渐渐地连我们自己(虽然一路抱怨、一路不满黑心房产商)也觉得似乎不早点下手抢下一套房,就是错失了发财致富、投资理财的大好机会,深感懊恼。

在上述这些综合因素下,请问男人们如何责怪女人要婚房就是拜金,我们又如何责怪房产商无良,赚黑心暴利钱呢?归根结底,难道不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么?

其实,无论男人、女人或是长辈,如果大家肯换个角度来思考和看待问题,所有的问题便都不是“问题”。

首先,对于女人来说,现代女人的安全感应该来源于:

1、独立自主的经济能力。可以享受男人的给与,但不要依赖男人的给与。一旦过分依赖失去自我,那么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令你的世界灰飞烟灭。说粗俗些就是,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当你成为一个男人养在家里的女人,丧失自我和赚钱的能力,那么这个男人想对你如何就如何,想让你干嘛,你就得干嘛。要是让他不满意,只能你走——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你,能去哪儿?离开他,无异于整个世界的崩塌。如果你不想自己落入如此被动的境地,那么最好做一个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女人。这并不表示你就不接受男人给予——你当然可以接受,并且高高兴兴地去接受。每个女人都很享受男人疼爱自己,愿为自己花钱的过程。但“你不能也不需要依赖他生活”——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2、男人的责任感——房子可以增加安全感,但并不等同于安全感。房子塌了,男人要愿意为你扛!男人的责任心,是女人对于“家庭”安全感的绝大部分来源。婚姻是两个人的交互状态,不能单方面付出,更不能一厢情愿。一个女人做得再好、付出再多,无法单方面创造“婚姻”的幸福,也不能保障婚姻的长远,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安全感”。譬如打乒乓球,你来我往才是“合规”的比赛——你对手的状态,也将直接影响你的状态。

3、男女同步的上进心。任何一方不能停止完善自我。差距等同裂痕。差距多大,裂痕便有多深。如上一点所述,对手的状态影响和决定你的状态。所以当有一方遥遥领先跑在前方,若另一方还慢悠悠逛马路,甚至止步不前,那就注定了两个人分离的结局。这时候房子再大也没有用,关不住一颗想要远走高飞的心。

如果女人们都能弄清楚以上三点,自然不会把眼光死盯住“房子”不放。

而对于男人来说,也要想明白三点:

1、房子不是婚姻的最终目的,但可以令大家安心——如果你的另一半甚或岳母长辈确实觉得有了房子会多一份安全感,如果你真心想跟这个女人在一起,那么为什么不去努力奋斗为你爱的人买下一间小屋呢?哪怕只是小小的,哪怕现在买不起——爱情应当是你奋斗的动力,而非抱怨的理由。当你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去努力,哪怕暂时无法达到目标,真正爱你的人都会理解你、并且相信你。一个上进的普通男人,总比一个有钱的败家子儿强吧?

2、钱是阻挠你的困境,也可以成为你奋斗的目标。这个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天生皇帝命,含着金钥匙出生。往往抱怨越多的人越失败。因为成功的人把别人拿来抱怨的时间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越过困难,而失败的人只会把时间浪费在抱怨、抱怨、再抱怨。

3、所有人归根结底要的不是钱,而是“安全感”。之所以丈母娘盯着你的“房子、车子、票子”,那是因为父母承受过生活的苦,明白“钱”对于过日子的重要性——没有钱就不能吃有营养的东西,不能穿品质好些的衣服,甚至没有钱可能就会看不起医生……钱不是万能的,但过日子缺了钱,还真是万万不能的。试想一下,父母辛辛苦苦养了那么多年的宝贝女儿、掌上明珠就这样交到你手里,而你却连基本的“安全感”都不能给她,这让做父母的又如何安心,如何相信你能给她幸福?

明白了以上几点,其实如何做个讨喜的男人就非常清楚了:你未必需要很有钱,但一定要有上进心,是个“潜力股”。你也不需要特别会甜言蜜语哄女人和长辈开心,只需要踏实肯干,让人放心。最后有没有“房子”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给到他人“安全感”——说俗一点,你现在没有房没关系,你能不能令人相信你的未来一定能买得起车、也买得起房。

对于长辈,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中国的父母却总是很难做到相信且遵守这句话。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有“传承”的概念,潜意识当中,父母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他们总是觉得对孩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才会操心过度、关怀过头。对于孩子的人生,事无巨细都要管、都要出主意,甚至于当孩子的选择和意见与他们不符,他们会采取高压乃至极端手段来“帮助”孩子做出所谓“正确的”选择——那并不是他们强势。在他们的概念里,这也不属于“代沟”。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在保护孩子,以自己“过来人”的经验来帮助孩子们少走弯路,生活得更加好、更加幸福——说白了,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的判断怎么可能有偏差?

诚然,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没有错的。可是换个角度想,如果孩子始终在我们的搀扶下走路,会不会就此丧失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如果任何事情我们都替孩子下判断、定主意,ta会不会很难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以致于反而更容易被人骗?如果孩子的整个世界都是我们替他创造与搭建的,当我们某天放手甚至离开世界,是否意味着ta的整个世界将就此崩塌?

所以,由ta去吧!孩子总要长大,总要学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后果——作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并非一辈子抱着或牵着孩子往前走,而是让他(她)们学会为自己负责任。

瞧!世事往往就是这样,当所有人都对着干、拗着不动窝的时候,再小的问题也能升级到比天大。而当所有都各退一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天大的问题也不是问题……

还是那句话:房子不是万恶之源,丈母娘和女人也不是洪水猛兽。所有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问题是你够不够努力,有没有抱定一颗解决问题的、真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