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尺罗汉床是明式家具当中比较典型的款式之一,也是罗汉床当中比较经典的款式之一。在中国明式家具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众多红木爱好者所追捧的款式之一。
曲尺也称角尺,俗称拐尺,一种是直角尺,一种是一端固定,可以来回转动的,是木工常用的工具之一。
曲尺是中国传统家具当中比较经典具有吉祥意义的几何图案,“曲尺”又称为万字锦、万字拐,利用多个万字(卐)字联合而成,是中西方通用的一种几何纹饰,寓意吉祥不断,福寿绵延,万寿无疆。
曲尺罗汉床目前在市面上比较经典的就是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小叶紫檀曲尺罗汉床,是王世襄先生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
被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当中。这个比较经典的款式也受到很多工厂和消费者的欢喜,很多工厂都会按照比例去高仿上海博物馆的这款曲尺罗汉床,几乎成为大江南北各大流派工厂必须制作生产的一个经典款式,在红木爱好者当中,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成为众多红木爱好者的必选款式之一。
曲尺罗汉床,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分为三屏风式:两边扶手低于后面的靠背,形成高低错落有序的“山”字状。前后扶手都是用比较简洁的小木块攒接而成,采用古法榫卯结构,让整体的靠背板形成T型或者L型的棂格,并且把每个结构与结构连接处都打成圆角,木材打成圆边,虽然为攒接结构,但整体圆润协调比例一致。扶手背上打圆,打出“泥鳅背”,手握上去,圆润而饱满又不失有张力,后背扶手的两端形成挖缺做法,做出委角,没有直上直下的那种呆板感,一下子让整体罗汉床的空灵感和婉约柔和感很好的融合在一块,不呆板不僵硬,仔细端详来,到处都是圆润空灵,精神气十足。
更为重要和突出的特点就是左右扶手为四个直棂格,后背靠板是八个直棂格,左右四平后背八稳,形成四平八稳的结构特征,并且构成了三屏风式,以山“字”形布局后背,形成四平八稳背后有靠山,古代匠人和设计者们的智慧都集中在这简简单单的罗汉床上面。
罗汉床顾名思义,就是古代僧人参禅悟道,打坐小憩的地方,古代只有得道或者是修为比较高尚的罗汉,才有资格在这上面休息或者悟道,所以后来就成为了罗汉床,曲尺罗汉床也是其中的款式之一,也同样具备它的历史功能和历史价值意义。
曲尺罗汉床看似非常简单,实际上他对木材的要求和对工匠师傅的技术要求水平非常高,除了对选材的高度重视还要对木材木工师傅的技术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把上上半部分的曲齿做到完美无缺,结构比例划分得当,看似省料实则非常费工,料未省工倍增,简约不简单。
上半部分的简约、空灵感需要配备下半部分的敦厚、茁壮和雄伟感,于是罗汉床在边框冰盘沿以下打出线条,外加打洼束腰,线条美和层次美表现出来,牙板彭牙鼓出,腿为鼓腿外张大挖缺作法,形成鼓腿膨牙内翻马蹄,这种家具的结构将下半部分的力感力量表现的出来,下半部分的这种雄状伟岸和上半部分的简单融合在一起,将整个罗汉床的制式推到了明式家具的巅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一个简单一个雄伟,一个阴一个阳,一个空灵一个突出,表面看起来有违和感,深究起来实际上是一种完美的搭配空间搭配和力量的协调感。
足可以看出,古代设计师对中国经典文化的把握和中国古典家具的使用感,以及中国文化古典家具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感。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载体,一直流传至今,古往今来流行的一定是文化的,在几百年之后,明式家具依然成为中国红木家具市场上的流行文化,为吾辈研究中国家居文化和继承发扬中国家居文化提供了优秀的物质载体和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