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别名芩,芩草,止血草,山茶根、土金茶根,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茎基部伏地,上升,高(15)30~120厘米。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棕褐色。茎四棱形,基部多分枝,茎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单叶对生,具短柄,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两面无毛或疏被微柔毛,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叶片披针形,全线。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于花序一边;花唇形,苞片下部者似叶,上部者远较小,卵状披针形,蓝紫色,筒近基部明显膝曲,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小坚果近球形,黑褐色。花期7~10月,果期8~10月。
黄芩喜温暖,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30℃低温。耐旱怕涝,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士,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忌连作。生于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用种子繁殖。
黄芩以根入药,性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用50%黄芩煎液。煎液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黄芩主要含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芩新素、β-谷甾醇等成分。它的抗菌谱较广,对多种细菌、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等都有抑制作用。即使对青霉素等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仍然很敏感。黄芩还有降血压、镇静、利尿、保肝、利胆、抗过敏、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传统中药材注重道地性,热河黄芩是黄芩的地道品种,主产于热河(今河北承德),承德处于华北地区北部,海拔高,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给黄芩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黄芩分枯芩与子芩,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是我国北方野生中药材的主要品种之一。蒸是一种好方法,蒸30分钟基本上已能达到抑酶的效果,蒸发加工的黄芩,外观整齐,颜色鲜明,黄芩苷含量高;煮法加工的黄芩,外观形状差,颜色不鲜明,且能造成黄芩苷的损失,故应以蒸法为首选。
李时珍生于明朝嘉靖年间,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小小年纪就立志考取功名。光耀门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李时珍十、六岁时,他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冶不愈。随着病情加剧,他每日吐痰碗余,烦、渴引饮,骨蒸劳热,六脉浮洪,虽服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解表退热、润肺清心、清热化痰之剂却并无效果。方圆百里的名医都束手无策,认为其已无药可救。眼看小时珍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李时珍的父母悲伤绝望之际,村子里来了一位从远方云游到此的道士,这位道人白发长髯,颇有一种仙风道骨的味道。闻言道人专治疑难杂症,小时珍的父母急忙把道人请到家中给他看病。道士给小时珍号了脉象后,捋捋长髯说: “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黄芩3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时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药。奇迹出现了。半月之后,小时珍身热全退,痰多咳嗽的症状也消失了,身体逐渐恢复健康。一味黄芩居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