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栽培技术
1 引言
油菜作为国内主要的油料作物,其富含很多的饲用蛋白,营养成分较高。但是在油菜栽培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对油菜种植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作为提高油菜种植产量的基础前提。
2 浅析油菜栽培技术
2.1 种植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菜籽种的破土力比较弱,根部比较发达,所以栽培技术人员在选择栽培土地时,要尽可能选择土壤疏松、土层透气性强的地方。在播种之前必须进行深耕管理,以保证土层深度保持在25cm以内。在油菜播种之前要观测气候变化,并尽可能避免暴雨天气,才可以适当地提早播种,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油菜的出苗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对油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病虫害的影响范围。
2.2 油菜播种
在油菜种植的初期阶段,必须保证室外气温必须达到5℃以上才行,由于油菜种子的出苗率与气温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而如果室外气温超过了26℃,则油菜种子还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够出苗,因此栽培技术人员在种植之前,就必须先对油菜种子进行化学药剂的浸泡或者晒种等灭菌措施,对于增加油菜种子的生长发育能力,以及防治病虫害都有着重要作用。
2.3 科学控制种植密度
在油菜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对油菜栽培密度进行严格管控,同时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比如土壤肥力、以及油菜种类等情况,通常条件下每公顷只能栽种30株油菜,对栽培密度实施严格控制,能够有效增加化肥的使用率,并有利于田间排水作业等。
2.4 田间管理
首先,进行定种操作,为了确保田间密度的合理性,在油菜种植过程中要实行二次定种,第一次是在油菜长出第三片子叶后进行,而第二次则是在其长出第五个子叶后进行,间苗时主要清理了田边的弱苗、老弱苗和病苗,并保留壮苗。然后进行除草工作,当杂草长出两个叶作为除草的最佳时期。最后,进行水肥管理,油菜在进行二次定种后需要使用尿素250kg/hm2,在油菜苗的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时要进行蹲苗。
2.5 灌溉
因为油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水,特别是在苗期,必须对土地实行适当灌水,同时必须注意灌水不当引起烂根的现象。油菜种植之后不得立即浇水,防止土地发生结块现象,进而对出苗率产生负面影响。通常在油菜的间苗或定苗之后,对其进行灌溉根苔花期长短都应浇灌2次以上。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阴雨或多涝时期,低洼处的地方也应做好排灌管理。
2.6 收获
收获的时间必须按照当地的天气和油菜的成熟状况进行采收。如收割日期较早,会减少油菜的产油量;如收割日期较晚,会将成熟的油菜籽撒落在农田中,以减少总产量。而菜籽的成熟度也是收割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说。油菜的成熟度在70%以下的油菜籽产油率最高,可以保证油菜的总产量和出油量。
3 油菜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3.1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作为油菜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还可被叫做油菜菌核软腐病,当菜籽感染后,在苗木的基层部位发生了瘫软溃烂的现象,之后就会由根系中慢慢扩展至全部幼苗,最后叶子颜色转化为青绿色,并出现了烫伤样的溃烂现象,并且经常会出现整个油菜都出现死掉迹象,当油菜在达到完全成熟状态之后感染了病菌,油菜的茎秆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在发病部位产生了浅黄褐色病斑,如果气温较高茎秆表面就会发生严重开裂,同时茎秆的最内层也会发生了彻底腐败,并且带有白色菌丝。油菜籽的品质也进一步下降,种子干瘪,没有光泽度。油菜病虫害每年有2次以上的发病高峰期,通常集中在初春和深秋季节,如果在此过程中,遇到多雨、潮湿的气候,会加剧油菜菌核病的传播概率。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防治:首先,因为菌核病和田间湿度之间具有密切关联,这时就需要加强田间的排水处理,特别是在降雨量较多的时节需要避免洪涝灾害。其次,在油菜开花期需要对对田间枯萎的油菜叶进行定期清理,特别是因为菌核病而脱落的叶片,为防止其对健康的油菜造成传染,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地清除,此外,农田中的杂草同样可能存在病菌,所以种植人员需要对田间杂草进行定期的清理,可以防止菌核病的迅速传播,同时可以增强农田的透气性。最后,种植人员可以利用化学药物防治病害,乙烯菌核利对菌核病起到良好的防治功效。
3.2 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霜霉病也是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除菜籽以外,都会传染大部分农作物容易感染霜霉病。霜霉病主要会对油菜的叶片生长产生影响,而此病的辨识度较高且症状也较为突出,因为霜霉病会使油菜的背面形成白霉层,类似于霜的状态。霜霉病的发生会呈现出特定的规律,最先会从叶子的下方出现,之后慢慢向前扩散。霜霉病还会造成油菜叶子发黄,最终叶子掉落,所以霜霉病也会对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形成很大的影响。另外,油菜霜霉病的传染力也较强且传染渠道也较多,首先,霉菌不但可以通过风力传播,还可以利用雨水传播病菌,油菜开花时期气候并不稳定,同时容易遭受暴风雨等气候的影响,且春季往往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时期。在防治过程中,栽培人员要利用以下几点减少霜霉病对油菜生长的影响:首先,通过科学地合理搭配所使用的化肥,虽然有些栽培人员在施肥过程中会偏重使用氮类化肥而忽略磷钾化肥,但通过科学合理地搭配使用化肥可以促进菜籽的繁殖,且对霜霉病也可以发挥防治效果;第二,搞好田间的排涝工作,因为田间湿度过大容易引起各种病害,因此在雨季频繁发生以前要及早清除田里的积水;第三,在受到霜霉病的危害后一些油菜叶子就会黄色,这时在田间的管理过程中,栽培管理人员要适时摘除黄叶,采取此类措施可以很有效地阻断霜霉病的传染;第四,部分化学农药也可以防治油菜霜霉病,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以及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等。
3.3 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病毒病同样是油菜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对春油菜的产量和晶质具有严重影响,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还可以降低油菜籽的出油量。引起病毒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对油菜本身的抵抗力若弱,尤其是在油菜叶片上遭受蚜虫等一些有害的害虫哨食之时,使得油菜上出现了混合型侵染问题。最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在进行油菜栽培之前,应先对种子进行拌药处理之后,并在油菜苗期内及时进行防治蚜虫。
4 油菜虫害的防治措施
4.1 蚜虫防治
油菜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虫害的威胁,其中对油菜生长影响最大的就是蚜虫。蚜虫大多生活在油菜叶片背上或者叶芯处,蚜虫大多是通过吸收油菜的汁液生存,叶子上会产生黄色和蜷缩的现象。蚜虫还会对油菜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除叶子之外花梗也会受蚜虫的危害,具体表现为畸形等等,而蚜虫在咬食花茎后会逐步地对有油菜的植物抽基、开花以及结实等产生危害。而春天是蚜虫的主要爆发时期,特别是在春末夏初时天气适中,这一时期蚜虫会迅速生长,而且蚜虫的繁殖力较强,同时蚜虫每次可以生产出数百只虫卵,而幼虫的生长成熟期较短。需要从以下几点开展蚜虫的防控工作:第一点,由于蚜虫不仅可以生活于油菜叶内,还可能出现在田里的杂草内,所以栽培场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田间除草作业,破坏蚜虫的正常生存条件。可以有效减少其对油菜的损害。第二,可利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因为黄金针瘤蚜的趋色性较强,特别是对黄色较为敏感,所以养殖人员可利用购买黄板进行防治,除购买之外黄板还可以自己制作,先准备好混凝土试块后涂抹黄褐涂料,待材料晾干后再涂抹上一层凡士林后投入市场使用。第三,通过在田地中饲养蚜虫天敌,以便对害虫加以预防,而目前金针瘤蚜的天敌也比较多,比如草青蛉.食蚜蝇以及瓢虫等都能够捕杀腻虫.而通过在田地饲养的保护益虫,就能够降低腻虫的密度。第四,可以使用化学制剂加以预防,目前用于预防腻虫病的化学药剂也比较多,比如25%噻虫嗪的分散粒剂和5%高效溴氟氰菊酯的乳液等,都可以达到防治作用。
4.2 菜粉蝶的防治措施
菜粉蝶又被称为菜青虫,菜青虫主要发生在油菜生长的幼苗期,菜青虫的幼虫会把油菜叶片的叶肉全部食用,只剩下一层薄薄的且透明的叶片表皮,或是把油菜叶片完全吃光,导致油菜植株干枯致死。菜青虫害一年可以产出多代,在9-11月出生的7-9代幼虫,会对油菜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初春的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合菜青虫的生长,且会加剧油菜种植地发生虫害的概率。因此需要对菜青虫进行有效防治,在幼虫三龄前使用药物,可以获取良好的防控效果。可以利用敌百虫、马拉硫磷乳油等药物,在防控菜青虫害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敌百虫有结晶和粉末两种,不同样式的敌百虫具有不同的应用方法,粉末敌百虫3%经稀释成为800倍液。对药物使用量进行严格管控。
4.3 黄条跳甲的防治措施
黄条跳甲作为主要的油菜虫害之一,黄条跳甲主要生存在油菜田间的枯枝败叶或杂草当中,其在越冬之后会在来年温度高于10℃以后进行活动。这类虫害主要以成群结队的方式去啃咬油菜的叶片,甚至会把整片油菜叶全部吃掉,致使油菜因为光合作用缺失而造成死亡。幼年的黄条跳甲则主要是破坏油菜的根部,造成油菜缺失营养成分和水分出现枯死现象。以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为主,避免重茬栽培,及时清除农田内的杂草,深翻土壤,多施底肥。在栽培或播种之前进行对种子的包衣进行有效处理.在出现病害后进行喷浇杀虫药,每隔一周施洒一次药物、连续施洒3周。主要药物为20%的氯虫苯甲酰胺以及48%的乐斯本乳油,并采用合理比例对叶片表面进行喷施。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油菜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采用新型的种植技术,加强田间的栽培管理,可以在保证油菜产量的同时,提高油菜种植效率。在种植油菜的过程中,要选取优质品种,利用化学喷雾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有效促进油菜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