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假学历交社保会不会查出来(不要对“代报名”心存侥幸)

近年来,常常有消费者投诉一些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培训机构“代报名”、隐瞒报考条件、学历造假、工作造假等问题。这些消费者在缴费之前并不了解具体报考条件,当发现机构操作有问题、不愿意违规参加考试后,便由此产生退费纠纷;甚至因无法参加考试、机构又不给退学费而陷入两难境地。


日前,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向北京市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培训机构发出了使用《北京市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的倡议,其中明确要求培训机构应主动告知或提醒消费者了解专技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消费者也应按照要求自行完成考前报名工作,此举将有助于解决因机构在报名方面的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诸多问题。


机构隐瞒报考条件、学历造假 造成学员陷入无法参加考试和不给退费的两难境地

近些年来,各类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持续火爆,报名人数逐年攀升。参加这种专技类资格证考试一般都有严格的报考要求,而如此多的人参加考试是否都符合报考条件?从消费者投诉的情况看,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培训机构为谋利往往采取“代报名”、“学历、工作造假”、“机构隐瞒报考条件”等手段“瞒天过海”,因此引发出很多退费纠纷。


2020年11月,有消费者发帖称于4月14日向某机构支付了报考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的考试培训费用总计6980元。该机构承诺,没有学历、消防专业工作年限公司都可帮助办理,等证书下来后还可以帮助挂靠,收入一年十万起,而且不违法。可是到了7月,这家机构要求其添加第三方机构代报名工作人员的微信,并提交个人资料报名;之后这家第三方机构要求学员缴纳700元代报名服务费,无奈之下这位学员只好支付了这笔费用。


但当报名通过后学员打开报名考试系统查看个人资料时才发现,那家机构对其学历造了假,与真实学历信息不一致,而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学历不符、专业不符是不能报考一级消防工程师的。


同样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学员投诉中。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帖,称其最高学历、专业与报考条件完全不符,但销售人员却告之可以代报名,先交500元做审核,结果可以了再报名参加考试。这位消费者相信了销售人员的话,交付了全款6140元。但随后查阅相关考试说明时发现,其实就算自己考试通过了还是无法注册,于是向培训机构提出退费申请。


还有消费者表示,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在明知他学历不够的情况下,仍极力劝说其报名2021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网络培训课程,价格11494元。当时他并不知道国家根本不允许学历不够的人员参加一级消防考试,工作人员告诉他通过他们的运作可以代报名参加考试。由于后续产生的费用等事项并未在合同中讲明,所以当他提出退费申请后,售后人员告之最多只能退款30%。


从这些消费者的投诉中可以看出,由于其学历、专业或工作经验等报考条件不符合要求,一些培训机构便提出只要收取几百到几千不等的“代报名”费用,再通过他们的“操作”,就能让原本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学员成功报名。但后续往往引发考不了试、不能注册等问题,当学员提出退费申请后又常常出现不给退费等情况。


资格证书到手需经过层层审核 不要对蒙混过关抱侥幸心理

某些培训机构为何能通过不正当的“渠道”操作蒙混过关,这可能与目前实行的“告知承诺制”有关。


2019年3月,人社部发布《取消73项由规范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其中提到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审核无需再提交学历证明和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年限证明,试行告知承诺制办理;也就是说,在资格考试报名时,考试组织机构将符合报考条件所需的证明义务、证明内容以及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一次性告知报考人员,报考人员自己承诺材料是真实的并愿意承担不实的法律责任。


有些培训机构“利”字当头便钻了这一空子,他们通过学历或其他材料造假让不符合报名条件的人能够报了名。如果考试不通过,第二年还可以用假学历继续考试,而且不用再次审核。虽然有关部门简化了办事程序,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方便了报考人员,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要求、放松监管。因为考试通过了领证的时候还需带着学历材料去更高级别的部门审核,当发现不符合条件时,证书会被直接注销。即使证书领出来了也别高兴太早,因为这只是执业资格证,并不是注册证书。下一步进行注册时,还会有新一轮的审核。哪怕是成功注册上了,考试组织机构还会进行核查或者日常监管,发现报考人员不符合报考条件,资格证书直接无效,因此仍有被查处的风险。


从这个过程就可以看出,资格证书到手需要层层审核,有关部门会加强考试过程和考试后的的监管。一些培训机构收取费用、伪造学历“代报名”后往往就不管了,这一灰色交易所产生的后果往往需要考生本人自己去承担。目前各“网”联通,学信网上根本查不到假学历,社保和工作单位也都可以直接联网进行查询。一旦被发现有造假行为,将对其本人产生不利影响。


工作或学历造假一旦被发现,将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其实无论是否知情,在报名和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时对工作和学历等造假,都会给学员今后带来不利影响。


首先,这个过程要经过层层审核,造假很难经得起检验。有关部门一旦发现报考人员不符合报考条件,报名资格会被取消;取得考试成绩的,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取得资格证书的,证书作废并被回收。费力学习并通过考试,但不合法、不合规的话,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次,还要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告知承诺制中明确写道,“应试人员有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承诺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或者成绩证明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会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1号)处理,记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诚信档案库。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再次,学历造假除了要付法律责任外,还会被记录到个人征信上,生活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失信的应试人员将会被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失信的应试人员信息也会视情况向社会公布,并通知当事人所在单位。


最后,有一部分零基础学员报名参加考试都是看中了所谓的“挂靠高薪兼职”,但真有这等没有风险的好事吗?即便真的躲过核查拿到了执业资格证并注册成功,但挂靠证书本身就是违法的,这一点很多报考人员可能不知情、不了解。一旦被查到或发生消防、工程事故,企业和挂证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会由此产生责任主体不明确的法律纠纷,后果十分严重。我国目前也在严格查处“挂证”的情况,全国各地都有关于工程行业“挂证”的公示及处罚。


合同示范文本出台有助于杜绝机构违规操作引发的纠纷

日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北京市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其中有些条款将对遏制这些乱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示范文本中明确要求,培训机构应主动告知消费者专技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或者提示消费者培训前应向考试部门了解专技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


示范文本还要求消费者应按照考试部门的报考规定,自行完成考前报名工作。避免之前出现的收取代报名费、机构造假学历和工作、考生不知报考条件等情况,这将有助于打击收取高额代报费的灰色产业,保护消费者财产。


通过众多投诉案例不难发现,大多数消费者都是轻信了销售人员的话,并没有亲自去搜索、了解过各类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如果能提前多增加些了解并合法合规考取资格证书,就能有效减少因报考条件不符而产生的退费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实习生 张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