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教材的作用与意义(名家观点||教材的重要性)

“教材”即“教学材料”的简称。“教科书”是全部“教学材料”中重要的一种材料。但在教育界以及社会上,说到“教材”,其实大多时候都是指“教科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学校教学的显著特征:“教学”就是“教教科书”。这也难怪中国百姓称教师工作不是“教学”,而是“教书”。老师们称自己的工作大多也是说“教书”。



“教科书”与“教材”


可以这样来比喻“教科书”与“教材”的关系:“教材”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她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有粗壮的树干,有繁茂的树枝,有无数的绿叶。树干就是“教科书”,他是全部“教学材料”的主干、主线。教学,如果变成了“教教科书”,那么,就像一棵只有树干没有枝叶的树,不仅难看,而且缺乏生命的活力。

语文教学的实施,应该是基于教科书的基本线索,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在教科书之上,生长出无数的枝叶,这样的语文才是更有生命力的语文。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科书往往“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学生语文考试的成绩不理想。事实上,语文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大多表现出课外阅读广泛的特征。语文考试比较好的班级,也往往表现出教师“不仅教教科书”的特点。

李希贵先生当年做语文教师时,每周仅两节课“教教科书”,其他时间都是组织学生广泛的阅读。山东潍坊市韩兴娥老师语文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两周时间把“教科书”教完,其他时间组织学生“海量阅读”。而他们所教的班级,无论是语文考试,还是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很强。

四川泸州一位乡中心小学的教师,2006年在我的培训班上参加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期间,大家通过讨论,形成了“三分之一时间教教科书,三分之二时间教师自主选择语文教学材料”的语文教学改革意见。回到学校后,他发挥自己国学基础较好的优势,在自己任课的四年级“三分之二时间组织学生学国学”,到2009年学生参加当地“小升初”考试,效果非常好。该老师在电话中异常兴奋地报告:“我教了20多年的语文,从来没有像这个班考得这么好!”

道理其实很简单: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积沙成塔”的过程。语文的宽度决定语文的高度;语文的厚度决定语文的深度。正如用沙子堆塔,如果宽度很小,这个塔怎么也不可能堆很高。


语文考试是最接近于“能力水平考试”的学科。语文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学生思维的基础。没有良好母语水平的人,其思维是不深刻的。语文如果过度知识和技能化,语文是没有乐趣的。没有乐趣的学科,学生注定是不喜欢的。学生不喜欢的学科,注定是难以获得高分的。

教师开展教材分析,有助于教师开阔语文教学视野,使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教学、组织教学。

如果基于每一篇课文作教材分析,那么,教师就看不到课文以外的丰富世界,就难免“鼠目寸光”,慢慢变成典型的“教书匠”。

如果基于单元做教材分析,那么,教师就可以看到单元主题,看到补充什么材料有助于单元主题的实现,就可能组织基于单元的资料搜集和单元主题讨论。

如果基于一册教科书做教材分析,那么,教师就可以看到学期教学的总体任务,看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可以分出哪些课文“简教”,哪些课文可以“深挖”。

如果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做教材分析,老师就可以发现除语文知识与技能之外,还有哪些东西对于学生的发展更有意义;就可以更好地抓住“语文的核心价值”,发展学生内在的思想与情感;就可能发现“海量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价值……


语文教材建设的设想


结构更科学:构成课程需要具备三大要素。一是内容;二是结构;三是教学方式。现行课程建设在内容上考虑较多,而在结构和方式上考虑较少。教材的改革应当基于学生生活,通过结构性的整合,找到更加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语文教学实施路径。

活动更生动而系统:通过创新性的教材建设,形成更加丰富、生动和系统的学习活动设计,有效带动师生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效益和效率的提高。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及素质与能力发展目标的有效达成,而且能使师生获得更多的课堂成功体验,形成良性的课堂情意。

变“教材”为“学材”:传统的“教科书”是较为典型的“教师教的材料”。新的教材应体现典型的“学生学的材料”。它是教材内容与完整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统整,使“教”与“学”都能有更直接的凭借和便利。

教学效果更显著而全面:新教材所形成的更加丰富、生动和系统的学习活动设计,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可以直接使用的资源。因此,教学行为的转变成为一种可能,显著而全面的教学效果就会变成“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行为的结果。

大单元:通过对课文的整合、添加,使语文教材形成单元少、容量大、角度多、实践丰的全新格局。

先任务: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以单元为基础,形成丰富、生动、系列的学生学习任务或活动。如搜一搜、读一读、说一说、考一考、诵一诵、议一议、写一写等。

广阅读:课内增量,课内课外联动,实现“海量阅读”。这样不仅增加阅读量,而且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而且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

深讨论:基于单元组织学生的讨论。设计开放话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引发辩论的话题,使讨论既是一场头脑风暴,也是一场思想与语文盛宴。

多理解: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才是阅读理解的真实状态。目前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所追求的统一理解,既违背阅读理解的基本规律,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

用积累:在语文运用中积累,而非“抄积累”。目前普遍的通过摘抄加强语文积累的学习方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低下。新教材设计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用语文”,而非“抄语文”来实现语文的积累。

真表达: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正越来越变成纯技能的训练,这也是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日益空洞、虚假的根本之所在。教师可以设计读说结合、读议结合、读写结合、口说心、手写心的表达活动,促进学生在真实、生动的表达过程中实现语文技能的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