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太师椅最早用于什么时候(椅子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一起了解椅子的发展史)

椅子是一种很基础的家具,生活中随处可见。

但如果我们往前追溯,会发现,椅子的发展贯穿了人类的历史,它的存在不仅仅是用来坐,还被赋予了许多社会功能。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椅子是如何发展、演化的。

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

人类出现之后,一开始肯定是没有椅子这种东西的。

最早,人们席地而坐,用茅草、树叶、兽皮等做成席子垫在地上。后来,人们也学会了用石板搭简单的石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石凳的原型之下,终于出现了椅子。考古界认为,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4600年前)就出现了折叠板凳(胡床)和高脚桌子,古埃及新王国时期(3000年前)出现了椅子。

考古学家们在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约公元前1361年—1352年)的陵墓中发现法老宝座,当时的等级制度比较森严,这种宝座是统治者才可以使用的。

图坦卡蒙的御用金椅

图坦卡蒙法老墓出土的折叠凳

那这个时期的中国出现座椅了吗?

其实,这个时期的中国还在流行“席地而坐”,一直到西汉(公元前200年左右)时期,胡床才从西域传入中国,到唐代,中国才正式有了凳、椅的称谓。

至于为什么古埃及更早出现椅子,学者们分析,这大概和古埃及的气候有关。埃及地区炎热干燥少雨,地面比较烫,席地而坐显然不是很舒服。

中国的椅子虽然出现的比较晚,但我国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椅子。

汉朝以前,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的坐姿礼仪。一开始,人们席地而坐,坐姿主要是跪坐,即跪在地上,屁股坐在小腿上,上半身则保持挺直(大概就是所谓的“正襟危坐”)。

这种坐姿保持久了不太舒服,而且坐在地上实在不太卫生,于是,后来就使用了席子。西汉初年,人们都还将席子作为最主要的坐具。

改变这一局面的是“胡床”的出现,胡床虽然带有床字,但它其实是一种折叠小板凳,在汉灵帝时被传入中国,一开始只在北方使用,后渐渐流入南方。

胡床传入中国后,影响了人们的起居方式,但跪坐的方式仍然占主流。

“椅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中有记载:“绳床十,内四椅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

唐太宗坐的椅子

垂足而坐的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年间

不过当时中国流行的坐具,主要还是矮型的。到了宋朝时期,“高足高座”的椅子才在民间也普及开来,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中国人从“席地而坐”的时代进入“垂足而坐”的时代。(也有观点认为,高坐的起居方式“至唐末五代已接近完成”。)


中国椅子的发展历程

宋代高桌椅已经普遍使用,并发展出了很多种类型的椅子。

椅子身上也有等级制度的体现,当时一般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宾来访才能使用椅子,妇女及下人只能坐圆凳或马扎。元刻《事林广记》中就画有女主人坐圆凳的图,永乐宫元代壁画中也有女性坐马扎的图。

宋代流行一种交椅,有地位家庭的主人和贵客才会坐这种椅子,所以后面还出现了“第一把交椅”的俗语。

清明上河图中的交椅

太师椅也是宋朝发展出来的一种椅子,是在交椅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主要变化就是在交椅的椅圈上加了一个荷叶形托首。

官帽椅也是宋代定型的一种坐具,其搭脑的形状很像宋代官帽“乌翅帽”的形状。官帽椅外形优美,坐起来又很舒适,很受人们的喜爱。

另外,椅子还发展出高靠背椅、低靠背椅、灯挂椅、四出头扶手椅、文椅、宝座等不同样式。

到了明朝,中国家具终于迎来了极为鼎盛辉煌的时期。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发展,宋朝城市乡镇繁荣,商品经济大大发展,手工业发达,制作工艺十分成熟。

明朝的椅子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做工明细,还具有较高的舒适度。风格上,明朝的椅子简约、朴素、雅致,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

明代的圈椅是明代家具中最为经典的制作,其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圈式太师椅舒展稳重,极具气势。

圈椅,是不是仿佛看到了奶奶的陪嫁?

到了清朝,上层社会使用的椅子风格有了变化,变得更加富丽华贵,雕刻上纷繁复杂,用材上华美名贵。

清代皇帝的金銮殿龙椅就很是富丽堂皇,它通体金黄,靠手上蟠着金龙,底座采用了“须弥座”,象征着权利的至高无上。

如今的椅子,不像以前那样承载着社会功能,在设计上更多地把舒适、轻便和美观放在首位。


丹麦国宝级设计大师安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设计的蛋椅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在设计领域,椅子还是很多设计大师发挥创意的重要课题。据说,所有知名的设计师都有至少一款属于自己风格的椅子。

所以,椅子不止是一种实用的家具,更是艺术与精神文化的体现哦。

椅子的发展脉络其实也从侧面体现了社会科技的发展情况,未来我们会向大家介绍更多的科技史,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