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马拉之死历史背景 ,一场猝不及防的政治谋杀,25岁女刺客说是为拯救民众

1793年7月13日,法国雅各宾派领袖马拉在巴黎一间公寓里遇刺身亡,杀手是一名年仅25岁的年轻女子——夏洛蒂·科黛。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刺杀震动了整个法国。

这场刺杀的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从1789年7月开始,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此期间,出现了几个主流的党派,斐扬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等。在马拉之死中,涉及到的是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

吉伦特派是女杀手夏洛蒂·科黛支持的党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从1792年8月至1793年6月是吉伦特派的统治时期。当时法国面临反法同盟的入侵及国内暴乱,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吉伦特派无力领导群众克服危机。

于是雅各宾派出面推翻了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被称为激进派政治团体,是当时法国唯一的全国性组织。雅各宾派在专政时实施恐怖政策,消除了大量的动乱因素,保证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挽救了法国。

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这种政策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既破坏了革命专政,在经济上也遭到资产者的强烈反对,甚至得不到下层民众的认可。

夏洛蒂·科黛一直十分关切法国的这场革命,并相信只有吉伦特派才能拯救法国,对于马拉为首的激进派所做出的恐怖政治报以反对的态度。雅各宾派执政期间,法国国王及诸多贵族被送上了断头台,夏洛蒂·科黛认为马拉个性残忍,必须要为自己的暴行付出代价。

诚如她在被捕后所说“我杀死一个人,为的是拯救数十万人的生命,为了使我的国家安宁而杀了一头野兽。”夏洛蒂·科黛好像只是为了践行自己心目中的正义,才成为了一个“杀人女魔”。

不得不说夏洛蒂·科黛的行动力很强,她下定决心后,便于当年7月13日去往马拉的寓所,谎称自己是一位共和党人的遗孀,有五个孩子,此行是来向马拉举报隐匿的吉伦特党人,希望因此得到资助。

在得到马拉的允许后夏洛蒂·科黛进入浴室。之所以是浴室,是因为当时马拉患有皮肤病,经常整天浸泡在放药草的浴缸里。

当夏洛蒂·科黛成功进入浴室后,先是报出了十八个吉伦特党人名单,以让马拉放松警惕,等马拉将这些名单一一记下时,夏洛蒂·科黛立马掏出小刀,刺向马拉的胸口,以致马拉当场死亡。实施犯罪后,夏洛蒂·科黛并没有逃走,而是在现场一直等到警察前来逮捕。

在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那幅经典的《马拉之死》中,便画出了马拉死亡之时的现场。画里,马拉已然被刺中,他侧躺在浴缸里,左手还拿着纸,右手无力地垂落在地上,仍握着笔。

马拉左手握着的纸上面写着:“1793年7月13日,玛丽·安娜·夏洛蒂·科黛致公民马拉:‘我’十分不幸,指望能够得到您的慈善,这就足够了。”

而这张纸旁边的木箱之上还有一张信笺,上面则写着:“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想到,这应该是当时马拉允诺给夏洛蒂·科黛的充满慈善温情的钱和抚恤信。据说,马拉被刺后两小时,大卫赶到了现场,为马拉画了一幅肖像。

这幅画背景简单,大卫特意突出主体,略去了无关的因素,使整个画面看起来简单质朴,又平静庄重。他没有刻意渲染出刺杀的血腥一面,而是转向描绘出马拉之死的崇高与宁静,使其看起来犹如一尊浮雕。

大卫用自己的严谨的笔触,意图描绘出一位虽死去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英雄,画面的细节刻画十分生动,但也有画家有意的美化,比如马拉身上的皮肤病,在这里被大卫略去;在塑造马拉的形象时,大卫还加强了脸部的刻画,这些都是为了呈现出一个坚毅、具有英雄气质的领袖形象。

马拉去世的当月,夏洛蒂·科黛也随之被送上断头台,一场看起来荒谬却又让无数人惊讶的刺杀就此落下帷幕。

据说夏洛蒂·科黛在赴刑场的途中还曾问身边的人一个问题:“马拉会被埋葬在先贤祠吗?”没人回答她。不过马拉的葬礼之后,其遗体确实被送进了先贤祠,只不过在雅各宾派倒台后,又被迁了出来。这样戏剧性的命运,何其让人唏嘘啊。

至于画了《马拉之死》的大卫,后来也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在雅各宾政权被颠覆,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闪亮登场后,大卫还为拿破仑画了一系列画作,其中包括著名的《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等,成为永垂青史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