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时候,每一年的养老金调整都是这样一个流程:
首先,在上一年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会大体做一下下一年养老金增长规划,跟大家通通气儿,安排一下资金。因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很大程度上还指望财政补贴,比如说2021年中央安排财政补贴资金超过5,600亿元。
然后,在每年三月份全国会议的时候宣布养老金调整的确切消息,一般都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前些年还能明确养老金调整的确切比例。政府工作报告的责任分解,会将有关工作安排给财政部和人社部,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出台有关政策。比如说今年是6月底前,去年是4月底前。
再然后,人社部和财政部会出台养老金调整的通知,明确养老金调整的范围、比例、方式、资金来源等具体的要求。同时还会对各地养老金调整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说去年是要求四月底前将养老金调整方案报人社部、财政部备案。
最后,各个地方制定当地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并组织实施,然后将调整的养老金发放到位,去年是7月1日之前。
5月17日,上海市公布了关于2022年养老金调整问题的通告,指出国家正在制定今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真的不同于以往。
2022年是我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开局之年,各个省份的社保信息正在逐渐纳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系统,确实具备了全国统一方案调整养老金的条件。
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描述,就包含了统一的待遇调整政策。今年确实大有可能会迎来养老金的全国统一调整方案。
如果全国能够统一调整方案,确确实实的会为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很多好处。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公平。过去的时候由于各地的养老金调整水平是相近的,但是各地本身的养老金水平却不一致。这种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地区增加的养老金额度会更高。这样就会出现相同养老金水平、相同缴费年限,但是由于不同地区退休,增加的养老金不同的情况,而且养老金差距会越来越大。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想领取较高的养老金,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更高。如果能够实行统一的养老金调整方案,这样的不公平性就会消除。
第二,缩小养老金差距。养老金调整的三种方式主要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这种调整方式对于养老金水平较低、缴费年限较长的人群是倾斜照顾的,这两类人群增长的养老金比例往往会更高。但是养老金较高的人群,增长的比例反而会相对较低。
比如说养老金1000元增幅是10%,而养老金5000元增幅是3%,养老金差距会由4倍缩小为3.68倍。因此这种调整方式,能够有效缩小各区域之间的不平衡。
第三,提升养老金调整的速度。过去时候的养老金调整,必须要经过各省制定养老金调整方案这一关。而且各省的养老金调整方案,还要报人社部、财政部批准。如果全国统一调整方案,能够取消这一环节,至少能够节约几个月的时间,这样就能够大大提升养老金调整的速度。
总体来说,养老金全国统一调整方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也具有很多的好处,希望能够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