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景点介绍之厦门虎溪岩

乘车:乘到一中站,或植物园站。

门票:无

虎溪岩位于厦门岛内,邻近万石植物园,铁路公园边上。虎溪岩"虎溪夜月"为厦门八大景之一。

从铁路公园侧方路进约百余米,右侧看到门牌,上书"虎溪禅寺"。走入大门,左侧有一牌上书"厦门二十名景之一:虎溪夜月"。

沿着石径拾级而上,只见到处都是岩石,或圆、或偏;或直冲云霄,或叭地乖巧,或夹成石洞,或夹成石缝,石头成了虎溪岩最美的风景。才入山门,便有一巨石上刻着"渐入佳景",好戏还在后头。走在石径上,巨石边有一小水沟,沟内已无水,这就是虎溪了。溪上那弓形小石桥还在,如没此桥,无人知晓,此沟以前是溪,更难理解"虎溪"这"溪"从何来。桥称之为"渡虎桥",如此窄小的溪,虎只需一跃便可过,真正还是渡人的吧。

再往前,巨石上刻着"三笑"二字,记忆中"三笑"是一部电影的名字,讲的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此"三笑"与唐伯虎却没什么关系,却与庐山有关。此典故是这么讲的:庐山上老虎出没,山脚下有东林寺,寺边的溪水名"虎溪",东林寺造诣高深的和尚慧远好交文人墨客。

此时诗人陶渊明住东林寺附近的栗里山,山南住着道士陆静修。有日,和尚慧远送陶陆两人,谈话之间不觉已过虎溪,山中老虎咆哮起来,三人大笑而别。就此留下"三笑"美谈。厦门的虎溪岩也就借助此名,沿用"虎溪"和"东林寺"。把此处风景命名为"虎溪岩",把山中的寺庙称为"东林寺"。

从"三笑"石上了台阶便到了"东林寺",有大雄宝殿、偏殿和僧房。寺之左侧一字排开地藏殿、卧佛殿、观音殿,这些殿其实只有个门,它们建在巨石洞内。寺之右侧有两洞一曰伏虎洞,也称夜月洞,洞顶书"啸云"二字,洞中有石虎,虎边坐着伏虎罗汉赵乾。传说在中秋之夜,银色的月光会射入洞里,光柱射在老虎身上,虎目炯炯有神,虎影投在石壁上,虎身似在移动。人们将此景称为"虎溪夜月"。伏虎洞边上还有个棱层洞,传万历年间厦门人林懋时常游山水,酷爱石头,他见虎溪岩奇石众多,便开拓山岩,把这洞命名为"棱层石室",自书"棱层"两字刻在洞顶。

在洞顶有个扁长形的石洞,这洞位于二块巨石之间,就象一张开的虎口,此为"虎牙洞"。如果导游带你游时,会在此洞前讲一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故事说,古时候,这山上住着一只猛虎,时常会下山吃百姓的牛、羊等生畜,甚至会伤害人。观音就指派伏虎罗汉赵乾来抓此虎,老虎被关在洞内。结果有一天石头被雷劈开,虎跑出来了继续危害百姓。伏虎罗汉二次伏虎,再次关入伏虎洞,观音则在洞顶上再压了块巨石。

沿伏虎洞右侧山洞弯延而上,可见一尊高六米多的滴水观音像。往上看,再往上走,则可见巨石夹峙的"一线天",进"一线天"的巨石上刻"夹天径",几块巨石,把天夹得只剩一条缝了。由此可到"虎牙洞",洞真如猛虎张口,洞口有护栏,称之为虎牙倒也贴切。洞顶有字——"划然长啸、凌空一漱",把虎威虎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了虎牙洞,再往前走便走在"一线天"内,抬头望天,天只剩条缝,坐井观天就是这个味道, 难不成我们都成青蛙了。

走过"一线天",巨石背后就是白鹿洞,这又是另一个景点了,下回分解。

若有幸值虎溪岩寺举办祈福法会,众多信徒在和尚带领下颂经,整齐的声音,全部一个语调,原来读经也挺好听的。以前不好好读书,家长或老师批评说你怎么读书象念经一样啊。其实他们是没听过真正的诵经,祈福法会这读经声听起很平缓,挺悦耳的,让原本走得急的心慢了下来,那柔美的祈福涌经,感觉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