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傣族的婚嫁风俗文化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同时也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傣族历史悠久,拥有属于本民族自己的文字。傣族的结婚礼仪和其他民族相比也特色鲜明,研究傣族的结婚仪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傣族的文化。


1.恋爱

傣族青年男女以“赶摆黄焖鸡”作为传递爱情的方式,傣历新年的这天,未婚的傣家姑娘要盛装打扮,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等候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来买。

年轻的男子来买鸡,如果一见钟情,姑娘就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身边交谈,若情投意合就端着鸡、搬着凳子到林子里去倾诉衷情。

男女相爱并且得到女方家庭的同意后,傣族小伙就要到姑娘家中干3年苦活。第一年要上山砍柴火,且这些柴火要够10年柴火量。如果家门口没有柴火就说明这一家没有女儿,只有“赔钱货。”第三年则要打制银饰,结婚前要亲手为姑娘打制一套银首饰和银腰带作为婚礼。这三年里小伙子只能睡在女方家的客厅里,等熬过了这三年,再由男方家庭请舅舅或姨妈出面提亲成婚。当然,如果男方因为工作原因,无法保证三年上门的话,至少也要上门一年。在勐远仙境的村寨里,至今保留三年上门的习俗。

2.迎新

婚礼当天,男方家的亲朋好友会陪着新郎,一路敲着象脚鼓和铓鼓,喜气洋洋地来到女方家,沿途还鸣放鞭炮和鸟铳,以增加喜庆气氛和驱除邪魔。

婚礼首先从女方家的门口开始:在地上铺一条花毯,在上面摆一张小供桌,桌上摆放着鲜花和果酒。接着,男方要走进女方的家,这需要经过几道关卡:一是到门口时,竹门已经关闭,男方需放鞭炮、付礼钱,门才打开让男方通过;二是登竹楼时,男方被女方的人阻挡,男方需付礼钱才能登楼;三是进了屋后,新娘被藏起来,见不着新娘。

男方需付礼钱和敬酒,几番恳求,几经周折,新娘才被送出来。这一系列过程包含着考验新郎的意味,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3. 栓线仪式

栓线仪式,是傣族结婚的一个重要项目。具体指在婚礼过程中,主持人用一根白线,从左到右地绕过新郎再绕过新娘的肩,把线的两头分别搭在婚桌上,意味着两位新人的灵魂像那两根白绳一样紧密地拴在一起,从今以后,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拴线仪式结束后,便可宴请所有的来客嘉宾。在婚宴上,菜肴丰盛,其中独具民族特色的一道菜便是用生血加料的血炖,它象征着婚姻的幸福吉祥。紧接着,新人们要给来宾敬酒,跟客人们聊天,气氛欢乐活跃。

4. 宴请宾客

拴线结束后,便开始宴请宾客。席间,新郎新娘要殷勤地向宾客敬酒,宾客也会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让他们表演节目等来活跃气氛。

婚礼过程还要请赞哈来唱歌,参加婚礼的宾客和新人也会一起跳舞,大家通宵达旦的庆祝。第二天天亮,新郎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回妻家。

第三天,男方父母亲挑着凉米粉等东西来女方家认亲戚,并分别向各亲友送凉米粉一块。

婚后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着凉米粉到男方家认亲戚,同时也分别送亲友凉米粉一块,亲友也要向新娘赠送礼物。到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傣族男女恋爱、结婚、离婚从某种程度上村规甚至要比法律上的规约更为有效,在处理男女关系上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傣族有专门的婚嫁衣,一般都是由新娘母亲或者长辈们亲手做的。傣族女孩一般都身材清瘦,面容清秀,穿着也独具特色。傣族女孩外穿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而傣族男子的服饰,则大差不差。上身一般着大襟小袖或无领对襟短衫,下身一般着宽松的长裤,用白色的或者青涩的布包着头,也有的带着礼帽。

5.民族特色婚礼服饰

傣族的服饰美观又实用。既有装饰的意味又能体现民族的个性。傣族有专门的婚嫁衣,一般都是由新娘母亲或者长辈们亲手做的。傣族女孩一般都身材清瘦,面容清秀,穿着也独具特色。傣族女孩外穿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而傣族男子的服饰,则大差不差。上身一般着大襟小袖或无领对襟短衫,下身一般着宽松的长裤,用白色的或者青涩的布包着头,也有的带着礼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