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清冷,枝头无碍。我在月夜里寻寻觅觅:婉约明丽的女词人为什么写出了这么一首豪气万丈,足以让男子汉们也汗颜的诗呢?
这么一个婉约的女子,她也会害羞: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少女的娇羞,呼之欲出,多么纯真。这是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新婚燕尔,分别在即。如此诗情画意,柔情万种。这是李清照!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思念入骨,回忆成殇。令人心碎。这是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也是真实的李清照。
那么,这首诗究竟为谁而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咱先来看看李清照的朋友圈:
李清照的外公:李清照生于文化氛围很浓的官宦人家。外公是北宋的宰相王珪,而且还是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的宰相;这个王珪,名声可不咋地,没有政治家的才能,却富有整人的本领,为官时期,排挤欧阳修,打压苏轼,主导了著名的“乌台诗案”,导致苏轼差点见了阎王。
李清照另一个外公是王拱辰:王拱辰的女儿是李清照的继母,因此,王拱辰也算是李清照外公。王拱辰状元出身,与欧阳修同科进士,并且与欧阳修是连襟。“庆历新政”时期,与欧阳修、范仲淹、韩琦、富弼为敌,极力打压欧阳修等人,后世对其毁誉参半。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本是苏轼门生,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晁补之等交往密切。只是后来,和苏轼分道扬镳了。伙同老泰山王珪和赵挺之主导了“乌台诗案”(注意:赵挺之就是李清照的公公,丈夫赵明诚的爹),差点害死了自己的恩师——苏轼,后来因黄庭坚曾调侃自己,怀恨在心,于是依附王安石,将黄庭坚仕途彻底葬送,导致黄庭坚最后抑郁而终,堪称黄庭坚死亡背后的最大推手。
李清照的表姐夫是蔡京,表妹夫是秦桧:蔡京大家应该都熟悉,与秦桧、童贯等人是一路货色,李清照的外公王珪生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生了两个好女儿,其中,大女儿就是嫁给了蔡京,二女儿就是嫁给了秦桧。因此,蔡京娶了李清照的表姐,秦桧娶了李清照的表妹。蔡京就是李清照的表姐夫。秦桧就是李清照的表妹夫。
李清照的公公是赵挺之:赵挺之是北宋时期大臣,曾经担任过丞相的职务,为官期间,与苏轼为政敌,曾与李格非、沈括、王定和王珪共同构陷苏轼,导致苏轼差点“下线”,幸运地是王安石后来出手相救,苏轼死罪得免。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的表弟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作者。
怎么样、李清照的朋友圈够厉害吧!
介绍完了李清照的朋友圈,咱们在来追寻一下李清照的成长足迹吧。
李清照的老师晁补之与李清照父亲交往密切,由于晁补之声名显赫,李格非想让晁补之帮忙教导李清照,于是,晁补之教了李清照填词,可以说,李清照后来在词坛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离不开晁补之的教导。只是后来由于李格非陷害苏轼,晁补之与李格非断绝了往来。
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潇洒风流的赵明诚于汴京结婚。才子佳人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人非常恩爱。
然而好景不长,婚后第二年,即宋徽宗崇宁元年,李清照父亲李格非陷入党争,被逐出京城,还株连到李清照。李清照被遣返原籍山东济南,只能与赵明诚分别。
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被蔡京排挤,夺取官位,李清照随赵家回到青州老家屏居乡里。
这段时间,夫妻二人节衣缩食,每天搜求金石古籍,唱和诗词。度过一段安静祥和的美好时光。
公元1121年,赵明诚做莱州知府,李清照随后赶过去,夫妻再度团聚。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此时赵明诚改任江宁知府。李清照返回青州整理金石文物。1129年,赵明诚部下王亦发生叛乱,部下向赵明诚报告,但赵明诚全不在意,属下官兵只好自发准备,以防不测。结果当晚叛军作乱,部下奋力反击,最终打垮了叛军,等天亮向赵明诚汇报时,才发现在夜间兵变最危险的时候,赵明诚利用绳子独自垂下城楼,只身逃亡了。
之后,朝廷遂以临阵脱逃罪将赵明诚革职,李清照闻讯,为丈夫的行为羞愧不已,从此逐渐冷淡了和赵明诚,夫妻关系出现裂痕。
不久,南宋初建,需要大量的官场旧人,赵明诚又被启用,改赴湖州上任。
此时,兵祸连连,赵明诚于李清照犹如逃亡一般。因心情郁闷,一路无言。当车马行至乌江时,二人站在项羽曾经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心潮起伏,想起丈夫缒城逃跑的画面,再联想朝廷一路南迁,不知何时能回到北方故土,不仅悲从中来,随口吟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就是著名的《夏日绝句》的由来。
旁边的赵明诚听了,不仅羞得面红耳赤,竟自拂袖策马而去,从此一蹶不振,郁郁寡欢,不久便去世了。死时年仅49岁。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辗转难逃,后改嫁受骗,坚持离婚。因宋朝法律,女子离婚要住两年监狱。即使这样,李清照也坚决离婚,但由于朋友相救,只关押九日。
李清照出狱后,并未消沉,反而痛定思痛,把全部精力用于整理赵明诚的遗作,于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校勘整理完成《金石录》,上表进献给朝廷。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这个光耀后世的奇女子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