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节度使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说到节度使,就会想到著名的安史之乱,它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其发起人正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他们就是当时朝廷派遣的节度使。

节度使是指专门节制调度地方的军事官员。通俗来说,就是指唐朝时期在地方上有军政大权的军事长官,监管当地的军事、行政、财政,相当于是地方上的小皇帝。

在隋唐之前,地方上的军、政是分开的,而到了隋唐时期,设置了一些同时控制军事和行政大权的总管理,节度使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变过来的。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激进型的皇帝,在他执政时期不断地开疆拓土,东部打到了吉林通化;西边,打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南面,打到了越南;北方则打到了俄罗斯境内。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万平方公里。这样偌大的领土,管理就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必须在边疆驻守重兵,节度使这个官职便应运而生。

然而,随着权力的越来越大,节度使也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况且很多节度使还兼任着周刺史,还有人兼任多地的节度使。比如,安禄山造反之前,他就兼任了三个边镇的节度使,手里掌握着十多万的军队,权利越大野心越大,最终造成了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

所以,节度使的出现,是唐朝强大的一个本质原因,但是朝廷一旦示弱,就会失去对地方的控制。随着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快,唐朝自身的生产力跟不上它的扩张的时候,出现问题也是必然的结果。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正是这个世界的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