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虽然不大,过滤也未必很强悍,特别是这样的小鱼缸,能有个侧滤、背滤或者瀑布过滤、小滤桶啥的,已经很不错了,然后再适当栽种点水草,少量饲养几条鱼,即使有点粪便残留,完全属于正常现象。
关键问题就是观赏鱼的饲养密度和投喂量,以及观赏鱼的个体大小。
这些小型过滤设备,本身所能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过滤掉水体中的悬浮杂质和微颗粒。
想要一点不剩地过滤掉底部的鱼便和大颗粒残渣,那根本就不现实。
关于这个问题咱也反复强调过,只要有底沙有杂质、粪便,就会产生一定的腐生菌,它们会把这些物质分解,但是数量一定不要多,包括了栽种少量的水草,也会起到分解吸收部分氨氮的作用。
所以,最终的原因,还是在这些东西的产量上,能不能超过腐生菌以及水草的分解需求,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是我们要养成定期换水的习惯,置换掉部分的脏水,加入新鲜的血液,有助于水体更新换代,也会带走一部分毒素和杂质。
另一个方法就是发现残留过度的杂质、粪便,可以适度抽底换水。
即使是铺设的一层白沙粒,照样也可以进行抽底换水的操作,但看我们自己是否有那个耐性和仔细的手法了。
不就是个小氧气管、离着底沙稍微有点距离,靠着水流和吸力把杂质抽起来吗?
毕竟底沙的重量还是比杂质要沉的,自己操作几次也就会了,况且,现在还有洗沙器。
如果情况再严重些,非要饲养密度过大的观赏鱼或者个体过大的观赏鱼,导致水质总是不好,底沙发黑发臭,观赏鱼状态不佳。
那就干脆点,把底沙彻底清除掉。
这东西,并不是说过滤薄弱就不能养鱼,就不能铺设底沙,而是要看我们根据这样的情况,如何去操作,如何去选择观赏鱼的品种和饲养密度,以及投喂量,还有我们自己的勤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