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中国著名人民音乐家,曾创作《黄河大合唱》这样的传世名作。可惜他英年早逝,40岁时病逝在苏联,令无数人惋惜。
在冼星海短暂的一生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大音乐家曾和毛泽东有深厚交集。冼星海在苏联病逝的消息传到国内,毛泽东亲自为他办了隆重的追悼会,还亲笔写了挽联: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民领袖和人民音乐家之间的故事,他们是如何认识的?毛泽东对冼星海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黄河大合唱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冼星海为什么会去苏联,又为什么会年纪轻轻病逝在苏联?
冼星海
冼星海出生于澳门,自小跟着母亲黄苏英生活,6岁跟着母亲到新加坡,进入学校学习。他的音乐天赋被学校中的老师欣赏,小小年纪在老师的引导下走上了音乐之路,开始学习基础音乐知识和一些乐器。
1918年,冼星海的母亲为了儿子进一步学习音乐,想方设法将十几岁的冼星海送进广州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学习。实际上,母子二人经济情况很紧张,冼星海在学校中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补贴家用。
所幸冼星海音乐方面的学习很好,他被邀请进入乐队演奏,还被邀请到一些小学、中学当音乐教员,渐渐有了一些收入。1926年,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又从广州辗转到北京求学,这一年他仅仅21岁。
岭南大学旧照
第二年,冼星海又从北京的学校转到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主修小提琴和钢琴。这时冼星海已经有一定音乐造诣,能够在学校的院刊上发表一些音乐类的文章。
不过,冼星海的求学之路这才算是一个开头,后面到法国学习的经历,才是他音乐创作之路的一个转折点。1929年,冼星海因为参加学潮运动,被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退学,他决定前往法国继续深造学习音乐。
冼星海在朋友的帮助下,踏上了一条去往国外的货船,不需要买船票,而是在船上做苦工。1930年,冼星海终于抵达法国,在中国小提琴家马思聪的推荐下,跟随巴黎歌剧院乐队首席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不久又跟随著名音乐教授加隆学习作曲。
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旧照
这两位音乐教授了解到冼星海经济情况不好,都不收他的学费。冼星海这样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还创作了《风》,并因此进入了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冼星海在法国学习了5年,对于西方现代音乐的作曲研究深刻。1395年,介绍他进入巴黎音乐学习的杜卡教授病逝,冼星海结束了在学校的学习,在友人的帮助下,搭乘免费的货船回国。
这时国内正处于战争时期,冼星海回国后加入抗战歌曲创作活动,还为不少电影和话剧作曲,在国内音乐界声名鹊起。
1936年,冼星海参加了上海学联的救亡宣传活动,国民党当局派出保安队,阻止学生们游行。现场虽然没有响枪,但保安队的枪口已经对准了学生们。
1936年上海学生救亡活动
青年诗人赛克将一首诗交给了冼星海,冼星海在枪口下,5分钟就作好了曲谱,当场唱起来“枪口朝外......”刚开始还只有学生们唱,后来周边的老百姓也被感染,一起唱起来。保安队的士兵也被带动,一场混乱就此平息。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冼星海和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一起辗转到武汉,见到了周恩来、郭沫若等人,并开始主持抗战方面的音乐工作。这段时间,冼星海创作了不少抗日歌曲,比如《保卫卢沟桥》、《在太行山上》等等。
1938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多次邀请冼星海来任教,冼星海对延安这个革命圣地早有向往,他带着未婚妻钱韵玲一起赶赴延安。
到达延安后,冼星海经常会和毛泽东在各种场合见面,他对这个中共领导人印象非常好,感觉毛泽东一点不像个政治家,反而像个幽默的学者。
毛泽东
冼星海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在1938年12月9日,那天在抗日军政大学的操场召开“一二九”纪念大会。大会正式开始前,年轻的冼星海在台上教全体成员唱《一二九纪念歌》,一连教唱了两遍。
正好毛泽东这时走了过来,先和冼星海握手,接着和台上的诸位代表一一握手,握完手就拉着大家在主席台上就座。毛泽东主动开口:“你叫冼星海,对吗?”
冼星海有些意外,答:“是的,主席。您这么忙,还能知道我的名字......”
毛泽东哈哈一笑:“周恩来同志讲的嘛。革命阵营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能胜利的。我们知识分子又必须和工农兵打成一片。音乐家往往开始是‘为艺术而艺术’,而后渐渐变成‘为祖国而艺术’;思想转变了,就会发展到‘为人民而艺术’,成一个共产主义的音乐战士。这就是人民的音乐家。”
冼星海拉小提琴
毛泽东这番话说完,台上大会主席李公仆先生便邀请他上台讲话。这就是冼星海第一次和毛泽东的对话,非常简短,但影响了冼星海一生,最终冼星海也确实成为了人民的音乐家。
冼星海在延安这段时间,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知名度高的作品,几乎全部创作于这个时期。冼星海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人民,来自抗战,做出了不少震撼心灵的音乐作品。
1939年春天,冼星海的老朋友夏童来到延安,来找冼星海叙旧:“老同学!人民对你给予了很大的希望,毛主席也非常关心你的进步。”
冼星海有点疑惑地看着夏童,怎么说起毛泽东了呢?夏童解释:“昨天,我向毛泽东汇报完工作后,他知道你是我的老相识,要我带你去见他,要向你请教有关音乐的问题呢!”
毛泽东讲话
第二天,冼星海和夏童一同来到毛泽东住处,却见毛泽东正拿着镐头在房前的坡地上开荒。毛泽东见两人过来,放下镐头,和冼星海握手:“欢迎你啊,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
冼星海顺口问:“主席,你日理万机,工作那么忙,怎么也开起荒来了?”毛泽东一怔,又笑着反问:“开荒生尝是党中央决定的,我也是举了手的,为什么我就可以例外呢?”
一边的夏童插话道:“主席,在开荒生产这个问题上,星海同志的见解,和您可有点不同啊!”
毛泽东说:“原来是这样的,有分歧就好嘛!星海同志,快把你的不同见解说说看。”
毛泽东和周恩来
冼星海被两人开玩笑,有些窘迫,但还是开口说:“你是主席,多考虑一些抗日救亡的大事,岂不更有意义吗?”
毛泽东摆摆手说:“不,你这个意见我可不能同意。星海同志,开荒生产是有战略意义的。我们要完成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任没第一个条件是要有饭吃,第二个条件是要有衣穿。这粮食、衣服从哪儿来呢?向边区、根据地的人民征派吗?不行,老百姓负担重,我们只能动手生产自救!”
冼星海没说话,似乎是在思考毛泽东的话,毛泽东便接着说:“星海同志,我是主席,不但要带头开荒生产,而且还要求你们这些艺术家,参加到开荒生产的行列中来,要超过第一个参加农业生产的诗人陶渊明。他的诗云‘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相信你们鲁艺的师生一定比他强得多!”
毛泽东和延安农民交谈
毛泽东这话风趣幽默,大家都不由得笑起来。毛泽东带着两个人往窑洞的方向走,一边走一边继续说:“我是湖南人,你们二人是广东人,种水稻算是半个熟手。在延安种谷子,可就变成十足的外行了。星海同志,你会打渔、种稻,再学会种小米,比起孔老夫子来就高明多了!”
冼星海本来对开荒本来有些想法,但听毛泽东这么一解释,就理解和想通了,说:“主席,我懂了,回去以后,我一定带头开荒,争当一名生产模范。”
毛泽东点头笑起来:“好,很好!这就对头了。作曲家种粮食,在欧洲有无先例我不知道,但在我国却是破天荒的事情。当然你在种粮食的同时,也不能落下生产精神食粮。换句话说,人民更需要你写音乐!星海同志,为延安的开荒生产运动写首歌吧。”
说着3人进了窑洞,毛泽东请冼星海坐下,夏童拎起茶壶要给大家倒水,毛泽东忙阻止:“这可不行!我们老祖宗的传统,可没有客人为主人倒水这一条。”
毛泽东杨家岭窑洞
夏童脑子活泛,问:“主席!我听总司令说过,您要求我们的同志到一个新的地方工作,不能去当客人,要反客为主。这话可是真的吗?”
毛泽东下意识说:“说过的,说过的......”
夏童笑一笑说:“主席,今天我也要反客为主了。”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说:“你的聪明用到我身上来啦!”
说完又对冼星海说:“星海同志,在倒水这个问题上,我就输给了夏童同志一招。看来,人都是很聪明的,如果能把很多人的聪明集于一身就好了。”
冼星海则说:“你说得太好了!我如果能集中三个不同流派的作曲家的长处,肯定可以为抗日救亡呐喊得更好一些。”
冼星海的操作
毛泽东说:“着就需要努力学习了,永不止境地学习!星海同志,你是音乐方面的专家,我是一个真正的音乐盲,至多算个音乐的爱好者。我想请教你这样一个问题:从西洋的音乐史看,一位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的大小,应当和他建立本民族的艺术学派有关吧?”
冼星海认真地答:“是的,很有关系。波兰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沃夏克等人的历史功绩,就是终生为创建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学派而奋斗。我在巴黎音乐学院的恩师杜卡斯教授,也是因为创建了法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印象派,而闻名于世的!”
毛泽东明显有了兴致,高兴地说:“对,这就对了!星海同志,艺术上的流派,恐怕是要受这时代、名族、地域等条件所制约。你想过没有?如何通过艰苦的创作实践,建立起科学的、民族的,为广大的工农兵所喜闻乐见的中国音乐学派!”
冼星海
冼星海低头思索,认真地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过你的话启发了我,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要有意识地为建立中华民族的音乐学派而努力!”
毛泽东点头赞同,两人又围绕文化创作聊了很多,一个警卫员走进来问毛泽东,要不要准备饭菜,毛泽东嘱咐:“要多准备两份饭菜。另外,多加一盘炒肉丝,一个鸡蛋汤。”
冼星海不好意思地说:“主席,这样我就不安了......”夏童却很开朗说:“我馋了就来主席家做客!”
毛泽东又笑起来:“看起来,政治家和艺术家是不一样啊!夏童同志,你若再充当一次旁听者......”
夏童立马接道:“你就不准我吃那盘炒肉丝,对吧?”
冼星海
毛泽东和冼星海都被逗笑了。
这次谈话后不久,冼星海就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创作了《生产大合唱》。
5月11日,鲁迅艺术学院举行周年纪念音乐会,当天晚上毛泽东也到场了。冼星海将第一次正式指挥公演《黄河大合唱》,实际上一百多个人的合唱团已经联系了很久,但是公开演出却是第一次。
《黄河大合唱》恢弘磅礴的气势一下子就震慑了在场的所有人,毛泽东更是听得如痴如醉。当整个表演完成,毛泽东不禁从座位上猛然站起来,一边拍手一边赞叹:“好!好!”冼星海自己也很兴奋,躺在床上整晚睡不着。
6月14日,冼星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创作了《九一八大合唱》,还给一些话剧配了曲,创作非常频繁。
冼星海指挥大合唱
1940年,中共中央决定派几个人去苏联考察,冼星海被列为人选之一。5月的一天,周扬找到冼星海,让他晚饭前去杨家岭毛泽东的窑洞一趟,还让他带上妻子钱韵玲和女儿小妮娜。
冼星海看着时间差不多,就带着妻子和女子去了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很高兴。没一会儿,另一位要同去苏联的同志袁牧之也来了,毛泽东就和大家聊起正经事:“星海同志,党派你们到苏联,有啥困难吗?”
冼星海说:“困难,我还没想过。唯一担心怕完成不成任务。”
毛泽东问:“俄语会讲吗?”
冼星海和袁牧之都说:“我们能学会的,主席。”
黄河大合唱首演
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说:“斯大林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忠实朋友。抗战以来,境况艰难,是斯大林同志援助我们。这次,如果你们能见到他,要代我向他问候。”
冼星海和袁牧之保证:“我们一定做到。”
说着说着晚饭时间就到了,毛泽东这个时候叫他们来,本来就有给几人送行的意思,自然是要留下吃饭的。警卫员知道毛泽东的心思,特地去附近的老乡家买了一只鸡,饭桌上这才有荤有素。
当一盘鸡杂炒辣椒被端上来时候,毛泽东笑了:“辣椒很好,我可以多吃一碗饭。”(毛泽东湖南人,平日吃饭的习惯就是无辣不欢,因此非常喜欢各种辣椒炒菜。)
冼星海知道鸡在延安是高级菜,便用筷子夹了一块鸡肉放在毛泽东碗中。毛泽东幽默地说:“这不是喧宾夺主了吗?”
袁牧之
一顿饭宾主尽欢。晚饭后,毛泽东又嘱咐了两人一些去苏联的细节。
毛泽东:“目前,还只有国民党和苏联有外交关系,你们到西安是由统战部给办理出境手续,但是护照不要写你们的真实姓名,为了保密和安全......”
钱韵玲听了毛泽东的话,悄悄拉了拉冼星海的胳膊,轻轻说:“我倒想了个主意,你的名字可以随你母亲的姓,随我母亲的名,连起来就是黄训。”
钱韵玲声音虽然很低,但毛泽东耳聪目明自然也听到,立即表示赞同:“好得很,就叫这个名字。”
没过几天,冼星海就告别妻子和女儿,踏上了去往苏联的旅途。谁都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别。冼星海是1940年达到苏联莫斯科的,但1941年9月,苏联就爆发了苏德战争,莫斯科陷入一片战乱之中。
冼星海在苏联
冼星海这时候准备通过蒙古回国,可抵达蒙古和中国边境之后,遭到新疆军阀盛世才的阻挠,无法顺利通过国境线回国。于是冼星海只能蒙古、哈萨克斯坦一带流浪,经济上出现极大的困难,身体被拖累也越来越不好。
1944年,苏德战争和中日战争快要结束,冼星海才被人营救送回莫斯科。但这时候他的病情已经非常糟糕了,患有肝肿、腹膜炎、心脏病,几经辗转被安排进入莫斯科医院治疗。可这时候再好的医院和大夫也无力回天了,1945年10月病逝在莫斯科,年仅40岁。
消息传回延安,毛泽东和党中央机构正要从延安搬迁到西柏坡。毛泽东把搬家计划推迟了一天,为冼星海举行了追悼会,所有都为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惋惜和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