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机加工艺、精密“抛光”与“镜面抛光”技术解密

抛光工艺,属于机加工最后工序,常常被排放在尺寸要求严格的产品最后工序。

只要与表面光洁度有关的工艺都需要使用抛光工艺,普通零件的抛光工艺相对简单,最难级别属“镜面抛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普通抛光与镜面抛光的共同点与差别。

主流抛光基本工艺

一、开粗抛

使用抛光机,将已经加工好的零件表面在高转速(35000-40000r/min)下进行抛光初加工,以达到去除加工杂质、污垢等多余材料。

人工油石再次开粗抛光,使用粗细规范合适的流程进行。具体型号流程如下:180#→240#→320#→400#→600#→800#→1 000#。

二、半精抛

相对开粗更为精细,但使用工具差不多,主要也是油石跟专用砂纸。而油石的型号更加细腻:400#→600#→800#→1000#→1200#→1500#。

使用砂纸进行抛光时,必须注意零件的材质,较软材质不适合使用砂纸,容易将表面刮花。

三、精抛

最高级别的抛光,可达到“镜面抛光”,其使用的抛光工具主要是研磨棒配合研磨膏或使用抛光布配合钻石研磨粉。型号选择流程:9 μm(1 800#)→6 μm(3 000#)→3 μm(8 000#)。

镜面抛光

A0=Ra0.008 μm

A1=Ra0.016 μm

A3=Ra0.032 μm

A4=Ra0.063 μm

目前常用的“镜面抛光”类型主要有:机械抛光、电解抛光、流体抛光、化学抛光、超声波抛光、磁研磨抛光。

不过,由于上述抛光中大部分无法真正达到“镜面”效果,因此目前还是以机械抛光为主。

抛光中常见缺陷

在抛光零件时,最常见的抛光缺陷就是“过渡抛光”。当抛光时间过长,表面出现异色“橘皮”“点蚀”,则都可以称之为“过渡抛光”。

橘皮

抛光零件表面出现不规则斑点简称“橘皮”。当抛光时间太长,抛光零件表面过热都容易引起橘皮现象出现,尤其出现在粗抛工艺当中。(磨床加工零件也较容易出现)

解决对策

1、出现橘皮时,可以直接将表面进行粗抛,然后从新按抛光工艺进行抛光。

2、使用热处理把零件回火。利用低温回火25℃去除内应力,再通过细砂纸进行抛光。

点蚀

更多是材料本身导致。当材料本身有相对较硬的氧化物时,在对材料进行表面抛光过程中被带出而形成凹坑。

解决对策

1、只能将零件表面凹坑处进行磨平,然后从新抛光。

2、抛光时注意力度,使用短时间抛光法或者清抛多次原则。

抛光工艺对产品的影响不只是简单的产品精度,更能增加使用寿命,降低产品的残次品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