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科举考试的整个流程(科举考试具体怎么操作?本文用实物照片呈现详细过程)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快要到了,这牵动亿万人的心,是无数家庭的头等大事。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亿万学子的心愿。在古代也有高考,古代的高考就是开科取士,科举制度。这项人才选拔的技术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听说过。这种制度开启于南北朝时期,正式成形在隋炀帝时期。这一种制度主要是对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制的一种修正,也是打击门阀制度,给天下寒士一个上升通道。

考生需要准备什么?考试怎么考?批阅流程呢?如果不清楚,那跟着知常容一起去看看,不过先别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科举整个形态,再去了解细节。

一、科举的科目

唐代科举的科目有明经,秀才,进士,俊士,明法,明字等等五十多科,但大家听过最多的应该是进士科与明经科,当然还有武举。开考的科目每一个朝代并不怎么相同,所以这个无法一一列举,即使列举了各位也未必有兴趣。

二、科举时间及层级

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开始有了乡试会试,那个时候时间并不固定。宋朝确定秋天乡试,春天会试。从宋真宗开始三年一次贡试。

什么是乡试和会试呢?

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明史.志.四十六》

乡试中的就是举人,属于省一级考试,这个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了。第一名叫解元。会试就是跑到京城去考试,会试中的优胜者再参加殿试,第一二三名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明清考试的时间三年一次,比较固定,基本上清承明制。

顺治元年,定以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乡试以八月,会试以二月。均初九日首场,十二日二场,十五日三场。殿试以三月——《清史.志.八十三》

三、高考的内容

乡试就相当于高考,那乡试考什么呢?乡试由布政司负责。以明清为例主要考范围有: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首场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

用的书也是有规定的:《四书》用朱熹集注,《易》选程本,还有朱子《本义》,《诗》用朱子《集传》当然还有更多的,每一个读书人必须读朱熹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朱熹在历史上地位这么高的原因。

四、考生的资格

每一个朝代规定不一样,元朝时色目人,蒙古人,汉人考的科目是不一样的。在清朝还有特定的人群是不可以报考的:

倡优、隶、皂之家,与居父母丧者,不得与试。——《清史.志.八十三》

倡优就是艺人,隶、皂指狱卒,捕快还有在官府中打杂的可能在奴籍之人,这些家庭出身的人不可以参加高考,父母去世在家守丧的也不可以参加高考,明朝也差不多,明朝没有规定隶、皂之家不可以参加高考,但规定被罢免的官员是不可以参加高考的。

五、考生考前准备

用的字典以及书籍

当然书写的墨也少不了,这种便携式的墨盒还是很受欢迎的,不过你不要把它当成是烟枪。

自从有考试这一项活动,自然少不了作弊,有些人也自然打起了歪主意,准备起小抄了。那小抄的确够小的。上面的字也是很小,真佩服当年没有复印机时,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有专业的抄书提供作弊之人吗?

这些工作都准备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去拜拜文曲星君也是这些学子的规定动作。

考试的过程

古代对考试作了严格的规定,包括防止作弊这些情况,制定了很厚的考务手册。

同时还有领试卷的凭证,如卷票,执票等等。这个应该如同现代的准考证或是相关证明。

然后接下去是出题目应考了,会出怎么样的题目呢?相信大家都十分的好奇,我们来看一下光绪年间的试题。

考生的答题试卷你是不是也开始很好奇了呢?不要急,马上就提供完整答题。古人的答题简直可以当作是字帖,比起现代学生的字,的确是强上百倍了。

在试卷的开头要写上自己的身份,还有曾祖,祖父,父亲的姓名。所习本经,所司印记,但是文章中不可以出现自己的姓名还是自己家所处的家庭地位,以及回避御名、庙号等等。

第一场是八月初八凌晨三到五点入场,接受一系列的检查,到了第二天深夜十一点开始发放试卷,初十晚上七点到九点清场。到了晚上会给蜡烛三支用于照名之用。第二场考试从十一开始到十三,第三场从十四到十六,具体的入场,发卷,清场的时间都相同。

这要考验考生的不止是学识还有体力,连续作战九天,每三天中间休息也就是六小时放松。这种强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考生正题部分如下图。

考生完成之后,监考官员会仔细检查考卷,核对考生的身份,给考生凭证,如发现作弊会直接公布在墙外,取消考试资格。然后每50份封订成册。我们现在考试一般30份为一册。考生原来填好的信息也会被封存起来,加盖印章之后,并不是交到阅卷老师手中。

批阅试卷

考生的试卷是不可以直接给批改试卷的人看的,需要重新抄一篇 。谁有资格抄呢?起码是秀才级别的人才有资格抄这个试卷,要用红笔来抄,考生是用黑笔来写的。抄完之后要交这个交到对读所,仔细查验有没有抄错。下图是抄写的一份答卷。

要标注图改了几个字之类的,就相当于重新复印一份。

试卷批改完毕之后,并不是张榜,而是考官要从落榜的卷子中找出一些较好的,通过二次批改减少误差和误判。

所有流程都完成了,一场古代高考就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放榜了,这个情节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