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什么是宦官当政(明朝的“宦官专政”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近年来的网络上,似乎明朝是颇得网友们宠爱的,为其“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壮举,就说不清燃起过多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每每为这热情的炽烈而沉醉时,我们又更不免为其因“宦官专权”而致使的灾难,扼腕叹息。

讲起大明朝的“宦官专权”来,总有人也要拉上汉、唐,其实是很不合适的。首先从根源上来看就大不相同。汉唐时候“宦官专权”的根源在于,当时的选官制度太不完善了,各级官吏都要由豪族强宗集团(外戚也多出自这一集团)所控制的选举,选出来的,即便在唐朝时候有了科举,其作用也不大,皇帝也就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来与之对抗,避免皇权被架空了;明朝以后,豪族强宗集团早已不复存在,此时的宦官们的主要作用就主要体现在对朝臣的监视上了。

由此我们就很好理解,汉唐时候的宦官,动不动就要废立皇帝;而到了大明,即便是如“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这般权势盛极一时的宦官,只要皇帝的一道旨意,倒台也只在顷刻之间了。

接下来,钱君将通过对明朝宦官势力缘起、萌发及达到盛极的过程,与大家深入阐述这一观点:


明朝宦官势力出现的社会层面的原因

佛家喜欢说,万物皆有因,万般皆有果。明朝宦官势力的出现,自然也是有原因的了。

在明朝之前的历史里,最不可能与“宦官专政”发生关系的,从表面看来似乎也就只有宋朝了。事实上,当我们去追寻明朝“宦官专权”于社会层面上的起因的时候,又不得不得从宋朝开始讲起。

我们知道,在宋王朝倾覆的最后时刻,出现过我们华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

年仅四十四岁的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殉国了。十数万的民众、将士、忠臣义士,紧随其后;文天祥不幸做了元军的俘虏,几次自尽未遂,又被押解北上,蒙元皇帝忽必烈亲自劝降,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最后在公元一二八三年一月九日,于元大都就义,凌然赴死,留下“三千年间人不两见,名相烈士合为一传”的盛誉。

他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标杆”;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气节的楷模”。

在我们此后的历史上,就涌现出一大批铮铮铁骨“宁死不屈”的士大夫文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换一个角度,在明朝的皇帝们看来似乎就算不得什么幸事了,发生在明神宗年间的“国本之争”,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三皇子朱常洵,颇得神宗宠爱,于是便想立他为太子;可大臣们不干了,明明有长子朱常洛,偏去立三子,是有违“立嫡立长”的祖制的。明神宗与群臣的态度都很坚定,势如水火,大臣们被杀了一波又一波,发配一波又一波,彼此争论长达十五年之久。

最后看似是以皇帝退了一步,立了长子朱常洛做太子而落下帷幕;事实上三子朱常洵却分得了老皇帝更多的“家产”,以至于在光宗朝很快就出现了财政危机,就是明朝最后的亡国,似乎也脱不开干系呢。

这个事件所反映出的皇帝与大臣们的关系,其实是细思极恐的。这种形势的出现似乎要追溯到“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当时的国家再次遭遇蒙元的军事威胁,士大夫文人的爱国热情被迅速点燃,“国本之争”不过是士大夫文人集团与皇帝之间的冲突矛盾不断升级的结果。

于是,在皇帝与大臣们之间建立起一个缓冲地带来,对于明朝的皇帝们来讲便尤为重要了。这个缓冲地带,自然也就是由宦官掌控的东厂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越到明王朝的后期,皇帝与大臣们的矛盾越激烈,皇帝便越对东厂的倚重越甚,便是出于这个原因了。

明朝宦官势力的萌发

大明朝初建的时候,有鉴于汉唐晚期的宦官之祸,朱元璋对其还是十分忌惮的。所以,立国之初就对其设置了各种限制:比如控制宦官整体人数在百人左右;授予品级不得超过四品;不许兼任外臣文武官职;不许穿朝服;朝中诸司的官员也不能跟宦官来;甚至还专门立了一个牌子,写上“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旨意。这时候的宦官,其实还普通的杂役没有什么区别。

但到朱元璋晚年的时候,便开始任用宦官来参与部分政务了,如税务、茶马贸易等。

朱棣是依赖宦官的通风报信起兵成事的,当初他之所以敢孤注一掷,长驱金陵,就是因为他从宦官那里得到确切的情报,知道南京空虚。在这期间,有的宦官还加入到他的军队里,多有战功。所以到他当政以后,对宦官就很信赖,还用他们去出使、监军、分镇等。

朱棣还打破了朱元璋不许太监识字的规定,专门派人教太监们读书识字,宣德时还专门设置内书堂,请通晓经史的大学士陈山担任教师,还以此作为以后的定制。或许也是这一举措,为大明朝培养了不少忠君爱国的宦官,比如在被北京城破以后,与崇祯一起吊死在煤山的王承恩,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明朝宦官势力的崛起

明朝宦官势力的崛起,从表象上看似乎是始于王振,烈于刘瑾,极于魏忠贤。如果从政治层面的根源上看的话,则是与东厂的设立有着莫大关系的。

朱棣继位之初,曾鼓励告密,于是就有不少人乘机挟私报复、诬陷好人,连起初最得皇帝信赖的锦衣卫也难免被裹挟其中,多有劣迹。有鉴于此,在永乐十八年,明成祖又设立了东厂。

这是一个内廷机构,由太监掌管,同时也是明朝最大的侦缉、刑狱机构。除了皇帝以外的任何人都在其侦查范围之内,直接向皇帝汇报,不受其他任何机构的制约。东厂一经设立,一直到明朝灭亡都不曾被废。后世的皇帝也设立过西厂、内行厂,以太监为首脑,时设时废,就不如东厂的影响那么大了。因此,在朱棣以后,锦衣卫的地位逐渐被东厂所取代,超越;同时这也意味着作为东厂首脑的宦官势力的崛起。

东厂设立以后,一方面朝廷大臣们时刻处在皇帝的监视一下,动辄获咎便是寻常事了;另一方面,又从根本上杜绝了包括锦衣卫在内的任何机构的僭越专权。

结语

由上文我们不难发现,明朝的宦官其实不过是皇帝用来监视、控制大臣们的工具而已。即便是臭名昭著的魏忠贤,似乎近来也颇有些人替他洗白,说他不过是做了熹宗搜刮钱财、打击东林党的工具而已,这种说法虽然不太能令人接受,似乎也无不道理呢。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宦官也有不少做出过极大贡献的,如宪宗朝的汪直,便在数年间多次粉碎了建州女真、鞑靼的入侵;还有我们最著名的“三宝太监”郑和,甚至都为国际贸易做出过巨大贡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