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冯小刚个人资料(“绝顶聪明”的冯小刚,他的故事远比你想得更精彩)

经历人生大起大落的冯小刚,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从一个“穷小子”晋身为“贺岁档名导”,娶了小9岁娇妻徐帆,相亲相爱22年,称得上圈内模范夫妻,可他们俩真的该夸吗?

“绝顶聪明”的冯小刚,逐梦影视圈30多年,真的是靠自己改写了人生?未必!冯小刚能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王朔和郑晓龙两位贵人。

01

1958年,冯小刚出生在北京大兴的普通家庭,后来搬到西城区车公庄附近居住,物质条件一般,但是精神生活从小就非常丰富。冯小刚的父亲冯飞,原名冯孔修,老家湖南湘潭,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后来又从北大西语系毕业,一辈子是位老先生,教书育人。

冯小刚父亲还有另外一个画家身份,曾担任过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举办过个人书画展。

所以,后来冯小刚步入影视圈先从美术助理工作做起,或多或少有一部分家庭的原因。

冯小刚的母亲,印刷厂的一名保健医生,和父亲冯飞结婚没多久就离婚了,是命运的造化,也是父母的缘分,所以冯小刚自幼就和母亲生活,还有一位姐姐。

那时候的冯小刚就像个“小大人”一样,凡事都很谨慎,一点错误不能犯,只有这样他才能走出这片胡同,闯荡外面的世界,让母亲和姐姐过上优异的生活。

高中毕业后,冯小刚一心想当兵,可惜当年征兵名额已经没有了,失落的冯小刚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暂时留在了部队的宣传队帮忙,满怀期待的他在等待新的征兵机会。

1978年,是冯小刚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如愿以偿地进了部队,第一件事就是去领军装,专门请假回家穿给母亲看了一眼。

后来,又因为冯小刚有文艺特长,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争取,顺理成章成为了部队文工团的一员,穿干部服、拿六块钱的工资。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冯小刚内心的“自卑感”逐渐消失,变得自信又幽默。

多年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就是对这段军旅生活的怀念。

1984年,冯小刚从部队转业后,寝食难安,一时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关于转业的个人原因,冯小刚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曾讲过:“很简单,因为他恋上了一个女孩。女孩的父亲是话剧团的一位老同志。”

这位老同志突然发现女儿春心荡漾,便顺藤摸瓜找到了冯小刚,成为他后来转业的“隐形导火索”。冯小刚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原来是单相思,对方女孩根本不喜欢他,而是另有其人,只是拿冯小刚当了“挡箭牌”。

深夜,冯小刚被领导单独谈话,氛围很和谐,冯小刚也默默接受了这个现实,第二天就搬出了军区大院。回到家,冯小刚对母亲说:“您坐好了,我给您敬个礼吧,您好好看看,明天儿子就不能穿军装了。”

冯小刚母亲眼里满含不舍的泪水,越是这样,就越心疼儿子。最后,冯小刚按照部队领导的安排,转业来到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的工会,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很多年后,冯小刚再次回忆起这段经历,他用了三个词形容自己:“善良,愚蠢,痴情不改!”

转业后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冯小刚每天的工作只是画画黑板画和宣传画,过得不咋地,但是他依然保持着勤奋,等待“幸运女神”的降临。

有一天,冯小刚去看望住院的朋友,无意中看见一个女人,顿时被迷住了,就跟身边的朋友随口说了一句:“这女的挺漂亮的,还会抽烟,真有个性!”

冯小刚自以为遇到了“爱情女神”,结果一打听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郑晓龙的妻子王小平,这下可尴尬了。二话没说,第一时间打消了念头,正是因为这次契机,冯小刚和郑晓龙的缘分浮出水面。

那时候的冯小刚经常找机会请郑晓龙吃饭聊天,谈谈人生,聊聊理想,什么都谈,久而久之郑晓龙对这位年轻人的才华赞誉有加,就让冯小刚从之前的工会辞职,来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

冯小刚的事业,就是从这里正式开始的,当时想要进入电视剧制作单位,如果没有人带着,很难进入这一行。

离开工会前的日子里,冯小刚等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段姻缘,在同事的介绍下,结识了张娣,两个人的定情信物是冯小刚送给女孩的几幅画,从此女孩被冯小刚的才华吸引,相识相恋。

1984年还没结束,两个人就结婚了,这时候的冯小刚还是一个穷小子,刚刚转型步入正轨,搭上了郑晓龙这位贵人的车。

15年婚姻生活,让张娣见证了冯小刚的“逆袭史”,看到他是如何从一个待业的“穷小子”变成了“贺岁档”大导演冯小刚。

在此期间,冯小刚不仅事业上大获成功,还遇见了一辈子的“情人”。而这一切,还要从冯小刚逐梦影视圈说起。

02

那时候,在郑晓龙的“提携”下,冯小刚很快就走进了影视圈,虽然起点不高,只是从美工开始,但冯小刚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从美工一直做到编剧、导演,一步一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终于走红。

当时的郑晓龙只比冯小刚大6岁,资历却比冯小刚好了不止一倍。冯小刚对郑晓龙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可想而知:“谦虚的、恭敬的,整天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

能够让冯小刚献此殷勤的人,除了郑晓龙,非王朔莫属!其实,冯小刚能够认识王朔也是通过郑晓龙引荐的。

有一次,郑晓龙在片场导戏,正好休息时看到一本杂志,上面刊登了一篇王朔的新小说《浮出海面》,一不小心看入迷了,发出咯咯地笑声,一边笑还一边说着垃圾话,很明显不是在骂人,而是欣赏小说里的文笔。

当时,还处于美工试用期的冯小刚站在郑晓龙旁边,问他:“作者是谁呀?把你乐成这样。这个人认识吗?”

郑晓龙把书递给冯小刚,对他说:“认识的一哥们儿,很好的朋友,王朔。”

冯小刚激动地点了点头,接过杂志也看到了这篇小说,深深地被文中的故事和语言吸引住了。

当时的王朔已经是京圈文坛的“红人”,从事影视行业的人都想认识他。

所以,冯小刚是铁了心一定要郑晓龙引见王朔给他认识,后来还真把王朔给请来了,冯小刚高兴坏了,主动做东,请郑晓龙和王朔在饭店大吃了一顿。

从那以后,冯小刚见到王朔,三句话不离“王老师”,一会王老师长,一会王老师短,把王朔捧得很高,谁不喜欢被人夸呢?

冯小刚凭借“幽默风趣”的处事风格,很快就和王朔“打成一片”,彼此都非常熟悉了,经常聚会联络感情。

1991年,冯小刚与王朔合作担任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这是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完成,第二年正式播出后,受欢迎程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一直到今天,30年时间过去了,剧中的表演、台词依然被称之为“教科书”式的业内典范。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也就是从这部剧开始,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就此拉开序幕。如果没有王朔和郑晓龙两位贵人,冯小刚离走红那一天还差得远,至少推迟10年。

当时,筹拍《编辑部的故事》还发生过一个趣事,总共25剧集的稿件,冯小刚与王朔各写了一半,后来稿子不小心丢了,冯小刚凭着记忆重新把剧本写了一遍,足以说明王朔对冯小刚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郑晓龙曾说过:“王朔的语言是冯小刚安身立命的根本。”

冯小刚后来也坦言:“我早期的电影本身就受王朔的影响很大,最开始的时候,我可以将王朔的书倒背如流,做到过目不忘的地步。”

的确,冯小刚就是在模仿王朔的语言风格中成长起来的,能走到今天,完全是王朔的语言风格在支撑。

但也不得不承认,冯小刚能将王朔的优点发挥到极致,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1993年,郑晓龙在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剧组相关人员都不希望冯小刚参与导演的工作,最后还是看在王朔的情分上,让冯小刚参与了进来,该剧成为冯小刚首部执导的电视剧作品,获奖无数。

03

冯小刚和王朔,像“亲兄弟”一样的两个人,为何会走到分道扬镳的那一天呢?

这其中,必须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叶京,有着多重身份,演员、导演、编剧、商人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很精彩。提及最多的,还是王朔“发小”这个身份,因为王朔的推荐,叶京才跟冯小刚认识,并且合作过一部影片《甲方乙方》。

1997年,《甲方乙方》上映取得3600多万的票房成绩,同时也成为了内地电影史上第一部贺岁片,开创了多个影史记录,稳定了冯小刚的商业片导演地位。

叶京在影片中客串出演生活富裕却要体验穷苦日子的大款尤老板,很多观众都对他记忆深刻。

《甲方乙方》也是根据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完成的,这部电影的成绩有多么喜人,冯小刚和王朔的矛盾就有多深,从这时开始,两个人的关系彻底破裂爆发。

有一次,冯小刚派人给刚回国的王朔送去了5万块钱的稿费,结果令人意外,这笔数目不小的稿费直接被王朔扔了出去,没有接受。作为王朔的发小,叶京感到很郁闷,这是为啥?

沟通了解后才知道,王朔并不是嫌钱少,而是他已经厌倦了冯小刚的行事方式,感觉自己和冯小刚越来越疏远,两个人也没有以前那么热情。

王朔感到深深地不解和失落。

《甲方乙方》只是一个“导火索”,两个人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还是来源于关系的疏远,因为冯小刚变了。

当初“屁颠屁颠”跟着自己身边的冯小刚已经不见了,现在两个人只有生意上的往来,冰冷无情。

叶京曾在公开场合评论冯小刚:“就是一个为了自己成事,什么都肯做的人。我太了解了,冯小刚为人行事是带有强烈的个人目的性,很会利用别人,对王朔如此,对我也是这样。”

冯小刚和王朔闹掰之后,和他的发小叶京关系一开始保持得还行,因为在这层关系里,如果连叶京都不理冯小刚了,他就再也联系不到王朔了。所以,冯小刚将当年对王朔的那套经验用在了叶京这边,还真管用。

叶京曾问过王朔:“既然你这么讨厌这个人,早干嘛了?”

王朔来了一句:“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这话还挺经典,王朔和叶京两个人都深有体会。王朔对待冯小刚真的仁至义尽,没在公开场合说过一句坏话,叶京就不一样了,他对冯小刚是厌恶至极。

当时,叶京和冯小刚合作完《甲方乙方》没多久,整个过程来说还挺愉快,没什么大矛盾,但后来一件小事足以证明冯小刚的“双面人”特点,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梦开始的地方》剧照

那会儿,叶京带着自己的第一个剧本《梦开始的地方》准备制作筹拍,姜文、赵宝刚等导演都很感兴趣,冯小刚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剧本,是机会他就一定想抓住,好事绝不落入他人手里。

王朔也曾说过:“冯小刚,这人有好事从来不落空,他生怕你的事跟别人合作,没跟他合作。”

《梦开始的地方》剧照

有一次,冯小刚联系到叶京,信誓旦旦跟他承诺,可以找到《梦开始的地方》的资金,但有一个条件就是陪他宣传《甲方乙方》,一路上冯小刚对剧本的事情只字不提,拉着叶京在场的三个人一起玩扑克牌。

后来,叶京才知道冯小刚的目的就是为了陪他玩扑克牌,丝毫没有将剧本的事情放在心上,又因为自己擅作主张将剧本投资谈崩了,瞒着叶京不告诉他,就当做没事人一样,搁浅了。

从此以后,叶京对冯小刚的这种行为做法,这个人都感到不耻。

1998年,叶京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决定亲自执导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两年后,叶京又执导了王朔小说《玩的就是心跳》改编后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冯小刚的外号“冯裤子”就是这部剧里的人物角色,充满了贬低的意思,讽刺得特别到位。

面对记者采访时,叶京承认《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剧中爱哭鼻子的角色“冯裤子”就是在暗指冯小刚。

叶京还爆料:“冯小刚当初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经常跑到王朔面前痛哭,自己都在现场。”

冯小刚和王朔的恩怨往事,基本都是叶京对媒体记者说过的原话,从现实情况来看,八九不离十都是真实事件,冯小刚也从未正面反驳过叶京的种种言论,可能是欣然接受,最大的可能是对王朔有愧。

因为当时的“京圈”,都离不开王朔这位大才,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一声叹息》,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叶京导演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梦开始的地方》等影视作品背后的人与事,都和王朔息息相关。

04

冯小刚的“双面人”还体现在获奖上,当时票房口碑起飞的《甲方乙方》,赢得了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随后多部影片,最多只是提名金鸡奖最佳导演,每次都是与金鸡奖擦肩而过,冯小刚因此大发雷霆。

他曾公开宣称:“永不参加金鸡奖!”

戏剧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2001年,冯小刚导演的《大腕》再次赢得百花奖最佳影片奖,金鸡奖主办方再也坐不住了,主动向冯小刚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出席颁奖典礼,不久还当上了导演协会的副会长。

冯小刚早就将此前的话抛之脑后,兴高采烈地来到金鸡奖颁奖现场,作为颁奖嘉宾上台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个人是以天赋与勤奋取得成功的,张艺谋也是如此。但一些著名导演出身于电影世家,依靠门路就可以进入电影学院,打个招呼便能顺利地拍片。我最烦那些出道时介绍自己是某某人儿子的人。”

1999年前后,冯小刚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对于家庭和婚姻上,却经历着重大改变。

这一年,冯小刚和结婚15年的妻子张娣协议离婚,俩人有一个女儿冯思羽,父母离异时只有9岁,后来一直跟着母亲张娣在北京生活,冯小刚也一直在照顾母女俩的生活,尽到了一个父亲最基础的责任。

1999年9月19日,冯小刚与相识8年的徐帆,正式举行婚礼,这段婚姻维持至今,也已经有22年的婚龄,冯小刚和徐帆都是事业型的人,很长时间可能也不在一起,但对彼此的关心程度丝毫未减,两个人活成了对方都想要的样子。

当初,冯小刚和徐帆因电影《大撒把》结缘,一位是幕后编剧,一位是女主角,就这样戏剧性认识了第一面。影片制作完成后,导演夏纲邀请冯小刚去看下剧本,整体都没啥问题,这时冯小刚突然说了一句:“都挺好,就是这女主差点。”

导演提醒冯小刚:“女主角就坐在你后面……”

此刻,徐帆就坐在冯小刚的身后,目睹了眼前发生的一幕,当场所有人都感到很尴尬。

冯小刚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深深地爱上了眼前的这位女孩,发誓一定要追到手。但别忘了,此时的冯小刚还是一个有老婆孩子的人,所以这段暧昧的感情,只能悄咪咪地潜伏在彼此的心底。

就这样,徐帆默默等待了8年时间,终于等到了冯小刚离婚这一天,她开心地笑了。徐帆,可够能忍的!

有了这段经历,徐帆和冯小刚结婚后所做出的举动,说过的话,都情有可原。

一次节目中,主持人问徐帆:“冯导经常在外拍戏,免不了会和很多美女演员接触,你会不会担心?”

徐帆没有回避:“肯定有担心啊,但是后来就不担心了。你得这么想,担心也没有用啊,对吧?他什么都没干,人家生往上闯,那你说这怎么办?后来就觉得,反正我们家这是男的,吃亏的不是我们家人。”

紧接着,徐帆又被问到:“你长得这么漂亮,嫁给冯小刚不觉得吃亏吗?”

徐帆很坦诚地回答:“我喜欢冯小刚的一切,包括他的缺点,因为我相信缘分,不然我不会熬到今天才嫁给冯小刚。”

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徐帆早就想明白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但任何事也都在人为。她做到了,他也做到了。

这个既不是文艺世家,又不是高干子弟,仅凭文宣队出身的“冯裤子”,走到今天,果真是“绝顶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