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总是怀疑自己得了胃癌(总怀疑自己患了癌症 其实你只是在转移焦虑)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身体不适的时候,只要检查诊断没大碍,我们都会放下担心。但生活中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怀疑自己得了病,并且往往是癌症,任别人怎么解释都不信,即使医院的化验检查结果证明没问题,他们也坚信是医院没有找到根源……看似不可思议,事实上这样的人群在医院的门诊中却越来越常见,难道他们真的是患了绝症吗?不,他们只是患了一种叫做“疑病症”的病,他们用这种方式将其他的焦虑转移到了身体上。

门诊故事>>

做完所有的检查

她仍“深信”自己患上了胃癌

“医生,你们再做一下活检吧!我的胃真的非常不舒服,症状真的很像是胃癌。”自从家里的一位亲戚和老伴因胃肠道癌症去世后,这半年以来,56岁的方女士也总觉得自己的胃部非常不适,并且到处查询,并认为自己的胃部不适症状和胃癌十分相似。之后,子女带她到医院做检查,从B超、胃镜、肠镜到CT、核磁共振,各种能做的检查都做了一遍,而且也换了数家大大小小的医院,国内的权威专家也看过了,都诊断说只是普通的胃炎。但方女士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最后医生建议转到临床心理科。

心灵解码>>

身边人患过绝症 更易患“疑病症”

“一个人本没有什么大病,却总是怀疑自己得了病,并且往往是绝症,任别人怎么解释都不信,即使医院的化验检查结果证明没问题,他们也坚信是医院弄错了,严重的还要求做手术治疗,这就是‘疑病症’。”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况利教授告诉记者,像方女士这种属于典型的疑病症,疑病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往往伴随其他心理疾病出现,如抑郁症、焦虑症和躯体形式障碍等。况教授表示,在医学上来看,疑病症发病率近年来有所增加,至于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性格“易感”:在人格特征上,比较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人可成为发病的基础;

2.身边人患过绝症:看到身边亲属患过癌症,或朋友死于某种疾病,会促进疑病观念的产生,并觉得自己某个器官不适;若加上更年期容易出现躯体感觉上的变化,老年衰退引起症状等,更容易出现疑病;

3.婚姻家庭关系有变动:再是心理因素也会诱发,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常常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而疑病。

他们总回避家庭关系、工作上的焦虑

“在疑病患者的人群中,40~50岁的人群以及独居的老年人占了很大的比重。”况教授说,当医生告诉他们身体没问题,他们不相信,因为他们确实感觉到了某些器官有不适感。比如,有的疑病症患者的确是感到自己胃疼,“那不是他的幻想,他们真的感觉到了疼痛”。所以他们才会觉得检查结果是不准确的。但据况教授的经验,不少病人并不仅仅是因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不安全感而患上疑病症的,更是他们把外界压力造成的内心焦虑转移到了身体上。

在心理治疗的开始阶段,几乎所有病人都会说“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挺好的,没问题”,他们会把自己的情绪问题归罪于自己的疾病,他们常说一句话:“如果我没有生病……”而随着治疗的深入,往往会发现他们的生活中存在着比较多的压力。家庭关系、工作压力都可能是患病的最终原因。况教授说,人在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时候,身体的确会发生反应,心悸、打嗝、胃泛酸水,或者吃不下饭。大部分人会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心情不好,但是有的却对自己的情绪没有自觉意识,就会认为自己的心脏、肠胃出了问题。为了回避来自外界的精神压力,精神上的痛苦慢慢地被转换成了身体上的痛苦。

心理处方>>

“疑病症”也要先确诊再对症治疗

况教授表示,首先“疑病症”这顶帽子也不能乱扣,也要经过确诊后才能对症治疗。而诊断疑病症的要点为: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但经检查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存在;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顾虑。

前期需要药物治疗 后期以心理治疗为主

对于疑病症的治疗,况教授表示,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因为患者深信自己是身体上的疾病,而且他们真的有不适的感觉存在,因此前期要先通过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不适,同时结合认知矫正,患者才有可能相信自己确实是患上了疑病症,后期的心理治疗才会有效,才会找到他们“病痛”的真正根源,她的躯体焦虑才会消失。

病人自己要多暗示、少关注

对于患者自己,况教授也建议可通过自我暗示法加以调节。自我暗示语可以是:“我的身体其实很好的,医生也说我没病,现在自己应该坚信这点了。过去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缘故。”使用暗示语一定要毫不犹豫、直截了当,内化自己“不必怀疑”的观念。另外,还要减少关注,尽量不要查阅有关医学方面的资料,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