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快猝死前怎么自救(抢救成功率不足1%,“猝死”前该如何自救?)

近年来“猝死”成了悬挂在无数职场人头上的一把刀,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因猝死,成为社会新闻的主角。


1个月内,3条猝死新闻冲上热搜!


今年春节期间,某站一名25岁审核人员被曝加班中猝死;

2月16日,上海26岁的设计师因加班过度在出租屋内猝死;

2月21日,Z节跳动28岁的员工,在公司健身房运动时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


而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





2021年1月,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孙侨潞年仅25岁因心梗猝死去世;


2020年11月,山东济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王斌,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36岁;


2019年11月,青年演员高以翔在录制真人秀节目时昏迷送医,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5岁;


2015年,36岁清华计算机硕士,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



80%的猝死

和心血管病密切相关

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发病,如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等;非心源性因素有过度劳累、酗酒、服用药物和剧烈运动等。其中,心源性猝死者占到了非事故突发性死亡者的80%以上。



据中国疾病死亡人数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相当于每天近1500个人发生猝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并且抢救成功率不足1%。


起病隐匿

发病凶猛

致死率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隐匿性强,发病凶猛。很多人在心血管疾病发病前往往“没有征兆,一旦发病则可致心脏停止运动,对救护时间和速度的要求极为苛刻


而且,不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也不容乐观,并因对血液系统造成干涉而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当然,“猝死”前并非全无征兆,猝死前最典型症状是心前区、胸骨后持续3至10分钟不等的一种压迫性绞痛,可以伴有向左上肢放射痛,如果超过20~30分钟,往往提示心肌坏死。同时也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胸闷或加重、心慌、心跳过缓、晕厥、胃疼、背疼,牙痛、心悸、胸闷、头痛、眩晕、呕吐等。


所以,一旦身体发生不明原因的疼痛,如上述不典型症状,再出现明显的胸痛,一定要及时排除心脏问题,马上就医,心肌梗死4分钟内抢救最有效。尤其是代谢综合征患者或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普通体检≠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


需要说明一点,常规的健康体检并不等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有的人说每年都在坚持体检,可还是查出了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普通的常规体检还是单位的体检项目,很多时候不会根据我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既往疾病等情况制定方案。


这样的体检只是对身体的健康情况做初步的筛查。并不能发现心脏的实质问题,更不能对心脏状态,冠脉和心肌作出准确判断,容易遗漏一些早期病变。只有针对性的去做专业的心血管疾病检查,才能更有效的发现、预防、治疗疾病,如血压测定、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CT、颈动脉彩超检查等。


“十大猝死危险行业”更要注意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


早前,曾有媒体综合各方资料,总结出“十大猝死危险行业虽然不能完全对号入座,但也提醒这些行业的人应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筛查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必要时可以使用磁共振等深度筛查手段。


这十大职业是:广告狂人、医护人员、网店店主、IT工程师、媒体人士、人民警察、一线工人、莘莘学子、演艺明星、运动健将。另外,以下猝死高危人群也要多加注意:

1、有猝死家族史。

2、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3、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肥胖、精神紧张、暴饮暴食、心情抑郁等。



小贴士:如何进行猝死急救?


猝死的黄金救援时间一般是在猝死发生后4-6分钟,若在6分钟内不能得到及时抢救,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

若猝死发生在医院内可进行各种抢救措施,但如果发生在院外,应立刻拨打120,在确认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及时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心肺复苏,若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保证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AED抢救。